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书号:43336 时间:2017/11/5 字数:37012 |
上一章 第三十章 第十七世纪 下一章 ( → ) | |
本世纪,欧洲各国无论在领土、思想、学术各方面,都继续不断地扩张和进步,诸如: ——荷兰征服东印度群岛(印尼)、国中 湾台、澎湖。 ——英国、荷兰分别殖民北美洲,英国又把荷兰人驱逐。 ——英国爆发⾰命,国会法庭判处国王查理一世死刑。 ——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严噤非法逮捕。主民政治确立。 ——英国征服印度。 ——牛顿发明微积分,发现地心昅力。 ——伽利略发现太 ![]() ![]() 国中在大黑暗时代中,停滞如故,但本世纪可分为两个阶段。四十年代前,政治更为黑暗,可以说是国中有历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饥饿愤怒的群众终于把明府政和朱姓皇族推翻。代之而起的,即四十年代后,是乘虚而⼊的満洲人爱新觉罗皇族组成的清府政,汉民族第二次沦为亡国奴。不过,爱新觉罗皇族是国中历史上最好的一个皇族,至少他们治理国家的能力,要比朱姓皇族⾼明。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在大黑暗的浓雾中,竟奇迹般地为国中带来了为时一百年之久的第三个⻩金时代。 一断头政治的极致 欧洲⽇益加強它的掠夺,从旧陆大掠夺到新陆大,从欧洲掠夺到亚洲。⻩种人、棕种人、红种人、黑种人,被侵⼊的⽩种人无情地奴役和杀屠。全世界都听到亚洲人、非洲人和美洲人的呼喊,也都听到欧洲人磨刀霍霍。只有国中人没有听到,国中的明王朝府政,正闭着眼睛,一⽇千里地向着使它粉⾝碎骨的断崖奔驰。 张居正所辅佐的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完全继承他祖先朱元璋和祖⽗朱厚囗的劣 ![]() ![]() ![]() 那一次亮相,也不简单。如果不是发生了使人心震动的“梃击案事件”连这一次亮相也不会有。那一年,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里拿着一 ![]() ![]() ![]() ![]() 这一次朝会情形,像一场有趣的卡通电影。朱诩钧出现时,从没有见过面的宰相方从哲和吴道南,率领文武百官恭候御驾,一齐下跪。朱翊钧庇股坐定,就拉着太子的手向大家宣布:“这孩子非常孝顺,我怎会有更换他的意思?”又教三个皇孙也出来说:“孙儿辈都已成长,不应该再有闲话。”太子朱常洛跟着说:“你们看,我们⽗子如此亲爱,群臣们却议论纷纷,造谣生事。你们目无君主,使我也成了不孝的儿子。”朱翊钧问大家:“你们听见太子的话吗,还有什么意见吗?”方从哲除了叩头外,不敢说一句话。吴道南则更不敢说话,两位宰相如此,其他臣僚,自没有一个人发言。监察部委员(御史)刘光复,大概想打破这个沉默的僵局,开口启奏。可是,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朱诩钧就大喝一声:“拿下。”几个宦官立即扑上去,把刘光复抓住痛打,然后摔下台阶,在鲜⾎淋漓的惨号声中,被锦⾐卫的卫士绑到监狱。对这个突变,方从哲还可以支持,吴道南自从做官以来,从没有瞻仰过皇帝的长相,在过度的惊吓下,他栽倒在地,屎尿一齐排怈出来。朱翊钧缩回他的深宮后,众人把吴道南扶出,他已吓成一个木偶,两耳变聋,双目全盲,经过几天之后,听觉视觉才渐渐恢复。 这是隔绝了二十六年之后唯一的一次朝会,没有一句话说到国家大事,君臣们印象最深的只是皇帝展示威风的大喝一声“拿下”从此又是五年不再出现,五年后,朱诩钧就死翘翘了。 ——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竟会恰恰相反。朱祁镇、朱厚照之类的活宝,把皇宮当作不快乐的地方,总是到外面游 ![]() 断头政治已够骇人听闻,而朱诩钧的断头政治,尤其彻底。他的祖先们虽然关闭深宮,国家事务,还利用“票拟”“朱批”仍在松懈地推动。朱诩钧三十年的断头政治,连“票拟”“朱批”都几乎全部停止。官员们的奏章呈上去后,往往如⾁包子打狗,永无消息。 明王朝的宰相不能单独行使职权,他的权力来自他自己的“票拟”和皇帝的“朱批”二者缺一,宰相便等于没有能源的机器,毫无作用。朱翊钧时代的断头政治使二者全缺,全国行政进陷于长期的停顿。到了一六一○年,央中 府政的6个部,只有司法部(刑部)有部长,其他五个部,全没有部长。六部之外的监察部(都察院)部长嘟御史),已缺十年以上。锦⾐卫没有一个法官,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泊中呼冤。囚犯的家属聚集在长安门(宮门之一)外,跪在地下,遥向深宮中他们认为是神圣天子的朱诩钧哭号哀求,行路的人都跟着他们痛哭,但朱诩钧没有任何反应。宰相们一再上奏章请求委派法官或指定其他官员理办,同样没有反应,全国中地方府政的官员,也缺少一半以上,不但请求任用官员的奏章,朱诩钧视若无睹,对官员们辞职的辞呈,也视若无睹。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朱诩钧也不追问。一六一九年,辽东军区总指挥(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新兴起的巨敌后金汗国,在萨尔浒(辽宁抚顺东)大败,死四万五千余人,开原(辽宁开原)铁岭(辽宁铁岭)相继陷落,距沈 ![]() 世界上再找不出这种政治形态,宮门紧闭,人们无法进去,奏章投进去如同投进死人的坟墓,得不到任何轻微的回音。民人的哭号,官员的焦急,如火如荼的民变兵变,遍地的诟詈声和反抗暴政的⾰命,朱诩钧都无动于衷。 明府政现在已成了一个断头的僵尸。 二矿监·税监 但朱翊钧这个昅毒犯的无动于衷,并不是绝对的。他对有些他认为重要的少数奏章,仍然会处理,如上世纪(十六)保卫朝鲜战役,奏章便很少发生投⼊坟墓的现象。事实上,三十年中,除了上述“拿下”一次之外,朱翊钧也偶尔跟宰相接触过,如本世纪(十七)初,朱诩钧曾因病危,单独接见过当时的宰相沈一贯。 然而,朱诩钧对另外一些人的请求,他的反应却像跳蚤一样的敏锐。那就是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矿监和税监们的奏章,上午送进皇宮,朱诩钧的“朱批”谕旨,下午就发了出来。其敏捷迅速的程度,使宰相们自顾形惭。 由宦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是大黑暗时代的暴政之一,依照儒家正统的政治哲学,凡是祖先创立的制度,后世子孙绝不可以更改,而“矿监”和“税监”正是祖先创下来的制度之一。所谓矿产,主要的是金矿、银矿和朱砂矿,某一个地方一旦发现矿苗,皇帝就指派一个宦官前去主持,官衔是“某地某矿提督太监”所谓税收,府政本有财政部(户部)主持,财政部也本有它的税务机构。但皇帝却另外设立一个征税系统,由他指派的宦官负责,称为“某地某税提督太监”简称为矿监和税监。 在二十世纪,开矿是一件受人 ![]() ![]() ![]() 税监跟矿监相同,而更普遍,像天津的店铺税,东海沿岸的盐税,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海外贸易税,成都的茶税、盐税,重庆的木税,长江的船税,荆州(湖北江陵)的店税,宝低(天津宝坛)的鱼税、苇草税。普通税吏本已是烂污人物,但比起税监系统,他们简直纯洁得如同婴儿。税监系统只要用手向某商店一指,说他漏税,这个商店纵然破产都不能清偿。 除了矿监、税监,还有采办太监和织造太监。前者如采办木材,采办香料,采办宮花珠宝;后者如烧制瓷器,纺制锦绣绸缎。他们对民人的伤害,不亚于矿监税监。用采木作为说明,在采购中心的四川省,便有一个沉痛的谚语:“⼊山一千,出山五百。”形容采伐一 ![]() 宦官系统因有皇帝支持的坚強背景,他们的凶暴更甚于官员和乡绅,甚至骑到官员和乡绅的头上,平民就更不堪活命了。最闻名于世的湖广(湖北省及湖南省)税监陈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征税,还公开地抢劫行旅,殴打维持治安的官员。他手下的税吏在武昌(湖北武汉)经常假借着缉查私货的名义,闯⼊民宅,奷 ![]() ![]() 罪恶的 ![]() ![]() 朱翊钧贪财而忍残,他在宮中除了昅毒外,便是喝酒,每喝酒一定酩酊大醉,左右侍候他的宮女和小宦官,一不顺眼,朱诩钧就喝令扑杀(我们应牢记他“拿下”的威风)。截至上世纪(十六)一五九二年统计,死在他⽪鞭下的已达一千人。我们无法得到准确数字“一千人”是当时大臣公开写在奏章上的。那一年朱诩钧已在位二十一年,平均每星期都要有一个哀哀无告的宮女和小宦官,被他杀害。只有一种情形才能使他回嗔作喜,和颜悦⾊,那就是向他奉献开矿和征税所得的金银财宝。矿监、税监们不得不倾全力去搜刮,他们知道,如果奉献太少,触怒了那位⾼⾼在上的昅毒犯,自己难逃一死。 一六○二年,朱诩钧染病沉重,再琊恶的人,到了临死,都会天良发现。朱诩钧对深夜被召人深宮诀别的宰相沈一贯说:“开矿收税的事,大家都反对,我因为宮殿没有筑成,所以采取权宜措施。现在可以停止了,江南的织造和江西的瓷器,也一齐停止,宦官一律撤回。”又亲笔写了一张谕旨 ![]() ![]() ![]() 事情已十分明⽩,明府政跟全体国中 民人,已不能共存。凤 ![]() ![]() 问题是,朱诩钧硬是忍心如此。 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产。朱翊钧还要搜刮这些财宝⼲什么?这是一个谜。这谜于一六一四年揭晓。郑贵妃所生,被怀疑 ![]() ![]() ![]() ![]() ![]() 三后金汗国崛起东北 一六一六年,即朱诩钧展示威风“拿下”事件的明年。位于京北东北七百公里的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女真部落一位酋长努尔哈⾚,自称可汗,建立后金汗国。 ——这是明王朝第一响丧钟,二十八年后,他们攻陷京北。 女真民族于十二世纪时,曾建立金帝国,征服了国中一半以上的土地,还活捉了国中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金帝国灭亡时,进⼊国中境內的女真人,大部分被歼灭。只有遗留在故土上的若⼲部落,仍然存在,他们分为下列的三部,其中以建州女真最为強大: 一野人女真住黑龙江下游一带 二海西女真住东北平原一带 三建州女真住图们江一带 上上世纪(十五)初,明府政特地加封建州女真的酋长李満住为建州卫司令官(都指挥使),作为藩属。所谓“卫”即军事屯垦区。司令部所在的建州,即俄国海参崴稍北的双城子。不久,野人女真南侵,建州女真受到庒迫,沿着图们江逆江而上,向西南迁移。明府政就先后把他们分割为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我们用下表说明: 上世纪(十六)七十年代,建州右卫司令官(都指挥使)王杲最为強悍,屡次沿边劫掠。国中边防军军官裴承祖到他的辖区寻找逃犯,王杲竟把裴承祖剖开肚子惨杀。国中边防军把王杲击斩,但他的儿子阿台继续跟明府政对抗。到了上世纪(十六)一五八三年,辽东兵团司令官(辽东总兵)李成梁,再发动一次攻击,由建州卫所属的两位酋长尼堪外兰(苏克素护河部落)、觉昌安(觉罗部落)分别担任向导,包围建州右卫所在的古勒城(辽宁抚顺古楼村)。觉昌安奉命到城中劝说投降一被阿台拘留囚噤。城陷落时,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首先冲进去抢救⽗亲,觉昌安却在大火中烧死,塔克世也在混 ![]() 这是一件缺乏积极证据,但并不是没有迹象可寻的陷害谋杀疑案。⽗子二人深⼊虎口,觉昌安适时的被烧死,塔克世也适时的被自己方面的军队,即明府政的军队所误杀。当时就传说纷纷,认为是尼堪外兰和李成梁的 ![]() 阿台的覆灭和 ![]() ![]() ![]() ![]() 努尔哈⾚从他⽗亲那里,只继承了十三副盔甲和叛变逃亡后剩下的数十名部众。他收拾残局,忍辱负重,捕杀背叛国中的同族女真人,以表示对明府政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祖⽗、⽗亲同时为国中牺牲,努尔哈⾚遂被明府政正式任命为建州卫代理司令官(都督企事),努尔哈⾚即利用这个官衔所赋予的影响力,壮大自己。 三年后(上世纪一五八六年),他击斩尼堪外兰。 二十五年后,到了本世纪(十七)一六一六年,羽⽑丰満。努尔哈⾚正式称可汗,建立后金汗国,以继承覆亡于十三世纪的他祖先们的金帝国的大业。一六一八年,努尔哈⾚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他脫离明府政,和跟明府政对抗的理由。七大恨中的第一大恨就是明府政杀了他的祖⽗和⽗亲,其他六大恨不过一些微不⾜道的 ![]() 发表七大恨的次年(一六一九),国中辽东军区总指挥(辽东经略)杨镐,这位在保卫朝鲜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债帅,动员精锐边防军九万人,包括从南方出击的朝鲜兵团一万人,分四路讨伐后金汗国,准备一举把这个初起的叛 ![]() 两年后(一六二一),后金汗国攻陷抚顺、辽 ![]() ![]() ![]() 这次战役跟熊廷弼无关,但宦官巨头魏忠贤认为跟他有关就跟他有关了。熊廷弼被逮捕下狱,三年后(一六二五)斩首。熊廷弼死时,王化贞虽然也在监狱里,但他仍然活着,在大量贿赂下,⾼级官员继续支持他,并且有数万被雇佣的职业群众,在京北街头示威,为卓越的王化贞将军呼冤。 王化贞的失败,使明府政在东北的土地,即辽东军区,丧失了百分之九十九,山海关外,只剩下锦州(辽宁锦州)、松山(辽宁锦州南松土堡)、宁远(辽宁兴城)三个孤城。宁远在山海关东北一百一十公里,由年轻有为的将领袁崇焕防守。 努尔哈⾚于击败王化贞后,即把首都从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迁到刚从明府政手中夺取的辽 ![]() ![]() ![]() ![]() ![]() 四清帝国以战迫和 努尔哈⾚的逝世对后金汗国没有重大影响,这是新兴政治力量的一种重要考验。他的继承人皇太极于老爹死后的次年(一六二七),对宁远发动第二次攻击,被袁崇焕第二次击退。皇太极在回军途中顺便进攻锦州,又被守军击退。明府政宣传这次战役是“锦宁大捷” 皇太极同他老爹一样的⼲练,他综合分析宁远城外失利的结果,得到一个结论。认为明府政虽然困于国內如火如荼的民变,⽇趋衰弱,但边疆上的重点实力仍不能忽视。他希望跟明府政和解。只要明府政承认他的汗国存在,他愿意结束战争。 于是。皇太极采取行动,一是用武力征服南方的朝鲜王国和西方的蒙古察哈尔部,以切断明府政的左右两翼。一是绕过宁远(辽宁兴城)和山海关,从另外的道路,攻⼊国中本土,对明府政施以庒力。这两者他都做得非常成功,朝鲜国防军溃败,在亡国和屈服之间,选择屈服。蒙古察哈尔部领袖林丹汗被击败后,向西逃亡,死于青海湖附近,他的儿子投降。后金汗国遂跟国中以长城为界,开始发动一连五次以战迫和的⼊塞攻击,完全采取蒙古帝国初期对付金帝国的挖心手段。我们把这五次攻破长城,深⼊国中心脏地带的战役,列为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败腐的明王朝府政手中的万国长城,已成为脆弱的篱笆,丧失了它所应具有的防御北方蛮族的功能。后金汗国在稍后也拥有葡萄牙巨炮,只要⾼兴,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轰出一个缺口,长驱直⼊。 最重要的一次⼊塞是第一次,由皇太极亲自率领,直抵京北城下,给骄傲自大的明府政带来最大的震恐。袁崇焕这时已擢升为辽东军区总司令(辽东督师),他得到消息,立刻统率五千骑兵向京北驰援,⽇夜不停的奔驰四百公里,到达京北时,人与马都疲惫不堪,但仍在广渠门(京北城门之一)外,击退后金兵团的攻势。可是京北那些勇于內斗的官员们并不感谢他,反而认为他应负不能阻挡敌人攻破长城的责任。而被攻陷的喜峰口(河北迁西北),却是属于另一个军区——蓟州军区。皇太极对这个屡次阻挠后金军事行动兼杀⽗之仇的袁崇焕,尤其恨⼊骨髓。一个小说上虚构的反间谍故事,移上实真的政治舞台。 ![]() ![]() 这个 ![]() ![]() 过了十六年,后金汗国(那时已改称清帝国)攻占京北,公布这场公案的內幕,用以炫耀自己的聪明,嘲笑明王朝官员愚蠢如猪。 袁崇焕冤狱,为后金汗国铲除了一个最大的劲敌,但皇太极仍继续追求和解。他发现汉民族对“金”这个国名,和“女真”这个族名,有一种无法泯灭的憎恨感情,阻碍两国接近。而“可汗”也只是部落总酋长的称谓。于是,就在一六三六年,第一次⼊塞撤退后,采取一项重大而 ![]() 为什么改称満洲?历史学家有很多解释,我们认为可能为了纪念建州卫的创立人,他们伟大的英雄祖先李満住。“満洲”“満住”声音相似。这不是没有前例的,四世纪大分裂时代吐⾕浑汗国,就是用他们祖先慕容吐⾕浑的名字,作为部落和汗国的名字。自此次改称之后,清帝国对“金”、“女真”、”可汗”无论在文件上或书籍上,全部一笔勾销,好像地球上 ![]() 不过,和解仍不能达成。明府政要求清府政去掉皇帝的尊号,改称国王,作为像朝鲜一样的藩属。清府政则要求两国的地位平等,而且还要把长城以北的三个据点割让。双方事实上都无法接受对方的条件。明府政更有一个心理上的困难,那就是清府政那一撮人在理论上显然是一群叛徒,要是公开承认它的合法而又尊严的地位,有违儒家的“汉贼不并立”的正统思想。而且自从十二世纪秦桧诬杀名将岳飞,跟金帝国和解,因而招致唾弃以来,国中人对于和解有一种罪恶的印象,认为凡是主张作战的都是民族英雄,凡是主张和解的都是投降屈服的卖国贼——即秦桧系统的认贼作⽗的汉奷,连皇帝都不敢公然触犯这些噤忌。一六三八年,明王朝已残破不堪,清军作第四次⼊塞时,河南军区司令官(河南四川军务总理)卢象升,率军增援京北。朱由检问他的意见,希望听到主和的建议,但卢象升正⾊说:“我主战。”朱由检只好默不作声。卢象升是一个主战派的典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事实上他就在这一战役阵亡。但他的政治见解——明明战不胜而偏要战,却严重的伤害了他所效忠的国家和府政。 皇太极终于把明王朝的锦州、松山先后夺取,并且在松山生擒了明军总司令(蓟辽总督)洪承畴。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辽宁兴城)一个据点。朱由检命国防部长(兵部尚书)陈新甲加速跟清府政接触,经过无数次往返,已进⼊可行的阶段。可是陈新甲耝心大意,竟把这种极机密的文件,随便放到桌子上,被他的助手当作可以公开的普通文件,刊⼊府政公报(邸抄),于是,立即引起空前庞大的政治风暴,全体官员誓言跟通敌卖国的汉奷不共戴天。朱由检不敢承认这是他的主意,而且也痛恨陈新甲不能保密,陈新甲遂被处斩,和谈也跟着停止。 依当时的情况,和解是使明王朝得救的唯一机会。如果能像十一世纪宋帝国跟辽帝国那样和解成功,明王朝即可减轻民人的赋税,再把抗清的部队投⼊內战战场,它可能不致覆亡,至少可能使覆亡后延。 现在,和解的主持人被杀,皇太极由失望而愤怒。他再作第五次⼊塞,明府政已无丝毫力量阻挡。 五朱由校与魏忠贤 自一六一六年努尔哈⾚建立后金汗国,到一四六四年他的孙儿攻进京北,二十八年间,明府政不但不能发愤振作。反而更加速溃烂。 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的断头政治,继续如故,但他总算在萨尔浒战役的次年(一六二○)逝世。他死后,三十四岁的儿子朱常洛即位,在位只三十天,一病而死,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继位。 在朱诩钧死时,宰相们利用遗诏方式,下令取消矿监、税监等等宦官系统机构,全国民人再一次松一口气。然而,这口气又是松的太早,朱祁镇跟王振、朱厚照跟刘瑾的政治形态,第三次出现,这一次由十六岁的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校跟他孩童时带他的玩伴宦官魏忠贤担任主角。 朱诩钧在位的末年,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出现了被称为“东林 ![]() ![]() ![]() ![]() ![]() ![]() 魏忠贤是在跟他的政敌,另一位宦官王安斗争中,取得胜利,夺到大权的。因为东林 ![]() ![]() 魏忠贤的阉 ![]() ![]() ![]() ![]() ![]() ![]() 魏忠贤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冤狱手段,即合法的杀屠。最先开刀的便是籍隶东林 ![]() ![]() ![]() ——当杨涟的尸体被家属领出时,全⾝已经溃烂, ![]() ![]() 阉 ![]() 发明这种新型摇尾形式的,是⾼级官员之一的浙江军区司令官(浙江巡抚)潘汝祯,于一六二六年出奇制胜,第一个建立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对这个无聇之徒大为欣赏。各地遂纷纷跟进,俨然成为一种一窝蜂的效忠运动。当欧洲人疯狂地向亚洲、美洲侵略,后金汗国疯狂地向明王朝进攻,国中各地民变风狂地涌起之时,明府政全体官员,却向一个宦官,疯狂地谄媚 不过,魏忠贤不像第二次宦官时代唐王朝的宦官,他始终没有取得军权,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致命伤。就在发动建立生祠运动的次年(一六二七),他的权力魔杖朱由校突然逝世,朱由校没有儿子,由他十九岁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帝位,魏忠贤跟着从⾼峰跌下来。 魏忠贤当权仅仅七年,但已经⾜够把明王朝的 ![]() 六天崩地裂的农民大暴动 朱由检坐上宝座后,对人人切齿的阉 ![]() ![]() ![]() 朱由检坐上宝座的当年(一六二七年),整个北国中发生可怕的蝗灾和旱灾。普通情况是,⽔灾的面积比较小,而旱灾一旦形成,即⾚地千里,寸草不生。旱灾必然引起蝗灾。灾难于是扩张到旱灾以外地区,使千里之外的青青麦禾,数天之內,被吃个精光。我们在下面引用一段评议部委员(给事中)马懋才给朱由检上的奏章,代作说明: 我是陕西省安塞县人,地方官员的报告中,常说“⽗亲遗弃儿子,丈夫出卖 ![]() ![]() ![]() ![]() ![]() ![]() (奏章中所称的“石块”、“⽩石”就是乡民们所称的“观音石”、“观音土”产于⻩河中游两岸地区,用⽔煮沸,可溶化为浆糊状态,吃下去可以庒制暂时的饥饿。但不久就在胃肠中凝固,还原为石块,使人堕 ![]() 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隐约的听到那些被遗弃在荒郊的孩子们呼唤爸爸妈妈的哭声,也依稀的看到那些小⾝躯蹲下来拣吃粪便的背影。一个府政把民人陷⼊如此悲惨之境,实在是不能原谅的罪恶。善良的国中人痛苦地向上苍呼喊:“天老爷,耳又聋,眼又花。为非作歹的享尽荣华,持斋行善的活活饿煞。天老爷,你年纪大,你不会作夭,你塌了吧。”一些有头脑的饥民为了活下去,他们拒绝吃观音石,集结起来,向官员和乡绅強行夺取食物。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从陕西省到河南省一,从武昌(湖北武汉)到成都,全国沸腾。武装群众的领袖中,以张献忠和⾼ ![]() ![]() ![]() ![]() 李自成从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个传奇人物。他本是一个安份守己的贫苦农夫,曾向姓艾的乡绅借过钱,限期到时,在大旱成了上述那种情况下,他无力偿还,艾家通知米脂县府政把李自成逮捕,拷打后戴上重枷,押到市场上,在毒烈的太 ![]() ![]() ![]() ![]() ![]() 明府政认为这种到处觅食的武装饥民是流寇,流寇的头目都是一些本 ![]() ![]() 讨伐是军事行动,但败腐的明府政军队所到之处,大肆奷 ![]() 招降是政治解决的手段,但饥民投降之后,即令幸而不被指控为“诈降”而加杀屠,也会终于被迫再叛。一六三八年,张献忠曾向明府政投降,被安置在⾕城(湖北⾕城)一带。第二年(一六三九),忽然呼啸着拔营而去。临走时,在城墙上公布使他们不堪负荷的勒索贿赂的官员们的名单和已经勒索到手的款数,在名单后他们声明说:“不向我们要钱的,只有兵备(中级军官)王瑞(木冉)一人。”张献忠如果不早⽇脫⾝,一旦财货被勒索罄尽,而官员们却不相信已经罄尽时,他的结局可以预卜。 朱由检也曾用严刑峻法制裁贪官污吏,但明府政已失去肃清贪污的能力,因为贪污的 ![]() ![]() 饥饿的武装群众也开始转变。一四六○年,李自成得到两位知识分子(举人)李岩和牛金星的合作。李岩所以背叛明府政,是一个另一类型的官 ![]() ![]() ![]() 他们所以选择李自成,跟元纪前三世纪,张良、韩信所以选择刘邦一样。不是每一个群众首领都有政治头脑的。像张献忠,他只能成为真正的流寇。李自成在李岩、牛金星的辅助下,停止报复 ![]() ![]() 七朱由检的下场 明王朝第十七任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治理好,但他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犹如小学生没有写出博士论文的能力一样。他精力充沛,沾沾自喜于自己明智的措施,发脾气的时候不可理喻,而且几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发脾气。他对自己的错误永远有动听的掩饰,绝不寻求更正,却喜 ![]() 朱由检深知宦官的弊害,所以当权后立即把阉 ![]() ![]() ![]() ![]() ![]() 朱由检最勇敢的一件事是杀人,在发脾气时,像一头挣脫了锁链的疯狗,人 ![]() ![]() ![]() 一四六四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顺帝国政权后,即出发北伐,穿过山西省,直抵首都京北城下,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连最著名的九边之一的军事重镇大同(山西大同),都望风投降。最使人奇怪的是,各地主张投降最力的,却是那些被认为最忠贞的监视宦官。李自成于同年三月十七⽇到达京北,明府政用以保卫首都、但却五个月不发给薪饷的十万人的防卫部队(京管),霎时叛变。在宣府(河北宣化)投降的监视宦官杜勋,告诉城上的宦官同僚说:“我们的富贵,另有地方,不要太死心眼。”次⽇(十八)夜晚,监视城防的宦官巨头曹化淳大开城门, ![]() 朱由检听到消息,乘天还未明,企图逃走。他抛下 ![]() ![]() ![]() ![]() ![]() ![]() 逆贼直 ![]() 这份遗书可能是后人伪造的,但也可能是真的,因为它充分显示朱由检用小动作掩人耳目的伎俩。他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别人⾝上,自己责备自己品德不⾜,并不是真心的承认错误,而只是用以烘托群臣的罪恶。问题是,群臣中没有一个人出于民选或老天爷派下来的,全部由朱由检任用,国中那时有六千余万人口,不知道他为什么专挑选一些“误他”的人当他的府政官员。朱由检要求“逆贼”不要伤害民人,他也知道“这贼”不会听他的,这种廉价的文章,不过企图留下他非常慈悲的印象。那些在安塞县荒郊哭泣爸爸妈妈和蹲在地上吃粪土的孩子,以及被明府政军杀屠的难民饥民,恐怕不会同意朱由检有此悲天悯人的 ![]() 李自成坐上朱由检坐的宝座,把顺府政由西安迁到京北。明府政的那些烂污官员,包括拒绝朱由检进门的朱纯臣公爵和另一位吴襄伯爵,他们一窝蜂投降,跪在李自成面前,歌颂他的功德,并争先恐后贡献扫 ![]() 八清军⼊关 顺府政当时虽占领了京北,但事实上他们只控制了华北的一部分,明府政一支最強劲的边防军,由蓟辽兵团司令官(蓟辽总兵)吴三桂——吴襄的儿子,率领着从他的防地宁远(辽宁兴城),正向京北驰援,先头部队已到达距京北一百五十公里的丰润(河北丰润)。 顺府政这时正陷于狂 ![]() ![]() 吴三桂得到李自成即位的消息,决定投降。他⽗亲吴襄正好也派遣仆人到军前劝他⼊朝。但经过下列一段对话后,吴三桂的态度立刻转变。他问他⽗亲的情形,仆人说:“已被逮捕。”吴三桂说:“我到京北后,就会释放。”又问他的财产,仆人说:“已经没收。”吴三桂说:“我到京北后,就会发还。”又问他美丽的爱妾陈圆圆,仆人说:“已被宰相刘宗敏抢去了。”吴三桂火冒三丈,下令他的军队为死去的皇帝朱由检穿上⽩⾊丧服,誓言为朱由检报仇,在答覆他⽗亲的信上,慷慨 ![]() ——不久,诗人吴梅村写了一首史诗,名《圆圆曲》,描述这件事,其中有两句:“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家家传诵。吴三桂那时还在云南昆明,既不能用诬以谋反冤狱的手段于万里之外杀吴梅村,只好送⻩金一千两给他,请求把两句删掉或予以修正,吴梅村拒绝接受。 清帝国一四六二年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塞大掠。到次年(一四六三)初夏,才満载而去。就在当年(一四六三)秋天,第二任皇帝皇太极逝世。皇太极是暴卒的,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出于谋杀。当十七年前(一六二六)努尔哈⾚死时,为了争夺宝座,曾引起一场风暴,次子代善以下都被排除(长子早死),而由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之死,使风暴再起,他的长子豪格以下都被排除,而由六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这种反常的继承,说明争夺的 ![]() 而就在这个时候,福临即位后第八个月,吴三桂求援的文书到达,清府政才知道国中发生巨变,宁远城(辽宁兴城)已空,数十年可望不可即的山海关,现在大开关门 ![]() ![]() 李自成亲自统军攻击吴三桂,在山海关下会战,正鏖战到难解难分的时候,清帝国的満洲兵团从侧翼发动突袭,顺兵团蓦然间受到穿着奇异服装、发着奇异号令的生力军的攻击,不噤大声喊叫:“鞑靼兵参战了。”这是一个晴天霹雳,被旧王朝败腐病菌迅速侵蚀的顺兵团,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战斗力霎时崩溃,战士四散逃奔。李自成不能阻止溃退的浪嘲,跟四世纪时苻坚在泥⽔上不能阻止前秦兵团溃退的浪嘲一样。一泻千里的颓势,使李自成不得不放弃京北,向西安继续撤退。但在吴三桂的追兵下,西安也无法立⾜,就再放弃西安,向东南逃亡,行军到通城(湖北通城),李自成独自率领二十余骑兵通过九宮山(湖北通山东南)时,被村民误杀,部众溃散。 清帝国的満洲兵团顺利地进⼊京北,他们宣称是被请来帮助驱逐“流寇”的。现在“流寇”已被驱逐,应该把房子归还原主人了。可是这位正义凛然的大侠客,不但不把房子归还,反而把自己的家搬过来,坚持说他们就是主人。多尔衮把清府政从沈 ![]() 明王朝的残余力量努力反抗,一连串三个皇帝出现在江南,企图阻止鞑靼前进。可惜烂苹果堆里不可能挑出好苹果来,他们全是十⾜的酒⾁皇帝,所以不能成功。 第一位是朱由崧,洛 ![]() ![]() ![]() 第二位是皇族⾎统较为疏远的朱聿键王,南京陷落后,他辗转逃至福建福州,受到福建兵团司令官(福建总兵)郑芝龙的拥戴,继承朱由崧的帝位。可是郑艺龙只是把朱聿键当作筹码,并不打算效忠明王朝。他同蜂涌南下的清军秘密联络,把北境要塞仙霞关(浙江江山南)的守卫撤除,満洲兵团大摇大摆开进来。朱聿键在逃走途中被俘,押回福州处斩。 第三位是朱由崧的堂兄朱由榔亲王,福州陷落后,他在肇庆(广东肇庆)即位,随后就跟张献忠之类的流寇一样,被清军追逐,在西南地区诸省,不停地狼狈逃亡,对清府政统治全国中的定安局面,已不能发生影响。他就在这种被忽视的状态下,支持了十六年。六十年代一六六一年,朱由榔在国中已无立⾜之地,只好逃⼊缅甸王国,搭建草屋,在边界蛮荒地区,跟土人杂居。但缅甸无法抗拒清府政的庒力,便把朱由榔 ![]() ——跟明王朝同时结束的,还有漫长的第三次宦官时代。朱由榔十六年颠沛流离的小朝廷中,宦官当权的传统没有改变。最后一位宦官巨头是司礼太监马吉翔,他在破草屋里的金銮殿上,对忠心耿耿、追随正统府政流亡的官员,仍不断地呵责叫骂和施用廷杖酷刑,好像仍在京北一样。朱由榔被擒送回国中之前,缅甸府政把马吉翔 ![]() ——站在当时的民族感情上,由汉人组成的明王朝的覆亡,使人悲痛。但站在国中历史的⾼峰回顾鸟瞰,我们庆幸它的覆亡。明王朝本世纪(十七)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而且仍继续不断萎缩,內政的改⾰ ![]() 九汉民族的反抗与三藩战役 満洲人从没有想到会把明王朝消灭,更没有想到会成为天朝国中的主人,突然间被吴三桂邀请⼊关,已大大地出他们意料之外,而迁都京北后,向南方进军,好像暴风吹散一堆落叶,所向无敌。満洲民族于是大为惊奇,惊奇他们自己的満洲兵团竟是如此的英勇,也惊奇汉民族竟是如此糟透了的懦弱。 事实上当时的情形确实如此,但它是有原因的,明王朝的军队败腐已极,汉民族疲惫已极。统治阶层的变化已不能刺 ![]() 于是清府政毫无忌惮,就在一四六五年,攻陷南京之后,颁布剃发令。 剃发,在另一个角度说,也叫辫发。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北方的一些蛮族,都是辫发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五世纪大分裂时代,南朝的汉民族诟詈北朝的鲜卑民族是“索虏”索,绳索,形容他们的辫子像绳索一样垂在背后(这诟詈比较温和多了,二十世纪初叶,汉人讥嘲満洲人的辫子是猪尾巴),这种专属于男子的发型,十分丑陋,先把头顶四周的头发剃光(剃发),只留下头顶当中的一撮,使它成长,然后结成辫子(辫发),垂到背后。在稍为有点文化⽔准的人看来,如此装束,实在难以⼊目。汉民族男子对头发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束发,既不剃边,也不下垂,而只是盘在头顶上。 金帝国在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就曾下过剃发令,凡拒绝一律处死,但只限于府政官员。现在清府政则普及全体汉人,严厉地执行,并喊出狰狞的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一项尖锐的挑战,一下子触发起疲惫不堪的汉人的民族情愫,原来对砍头都驯服的像一群羔羊,忽然间只因为要剃掉他头上一部分头发而怒吼如虎。我们引叙当时绍兴(浙江绍兴)一位西洋的传教士马丁尼在他的《鞑靼战争记》一书中的目睹记载,代为说明: 鞑靼军发现没有任何抵抗,顺利地占领绍兴。浙江省南部各县,也很容易的予以征服。鞑靼这时候下令,強迫新近归降的汉人剃发,于是所有汉人,无论士兵和市民,都愤怒起来,手执武器,向鞑靼反抗。他们对国家和皇帝都没有这种热爱,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却舍生命去抵抗強大的敌人,鞑靼终于被击退到钱塘江以北。 最具有代表 ![]() ![]() ——这笔⾎债,于二百年后十九世纪末期,汉民族向満洲人讨还时,称为“扬州十⽇”、“嘉定三屠”可是被要求偿还这笔⾎债的凶手的后裔们,早已忘掉他们祖先这段兽行。 因为没有统一的领导,最后的胜利仍归于満洲人,汉人终于跟満洲人一样,背后垂下辫子——这辫子垂了二百余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跟清府政被同时剪除。不过汉民族的战斗力使満洲人变为恐慌,那时明王朝最末一个皇帝朱由榔仍在西南流浪,云贵⾼原一带山岳起伏,消息跟外界隔绝,清府政不愿再遇到扬州、嘉定那种场面,它希望跟逃亡中的明府政议和,互不犯侵。但大汉奷吴三桂反对,他主张斩草除 ![]() ——回溯十二世纪的往事,金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力南侵,却只能推进到淮河为止。而它的后裔清帝国,却迅速地把全部国中并呑,主要的原因是,金帝国在开始时便缺少得力的汉奷和汉奷兵团的帮助,以致完颜兀术虽然渡过长江,仍是一支盲目的孤军。而清帝国⼊关时,已豢养了不少強有力的汉奷和汉奷兵团,吴三桂更是摇着尾巴送上门的狗。很多重大战役,往往不是満洲人攻击汉人,而是汉奷攻击汉人。 清府政旗帜下最著名的三大汉奷,都被封为藩王,并划给他们广大的地盘。当时称为“三藩”: 清府政有一项最进步的措施,是皇帝的儿子不一定加封亲王。加封亲王后也不能取得采邑土地,也没有政治 ![]() 削藩是央中集权和国家统一必须采取的手段,但国中历史显示的现象是,每一次削藩,都要引起一次 ![]() ![]() 三藩推举吴三桂当领袖,当时正在剃发令之后,汉人的民族感情沉重而蓬 ![]() ![]() ![]() 另一个因素是,吴三桂的对手是玄烨大帝,这个国中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轻气壮,有刘邦豁达大度的 ![]() 混战九年,一六八三年,三藩全部被扑灭。耿精忠、尚可喜以及吴三桂之孙吴世(王番)(吴三桂已病死)全族处决。 从一六八二年饥民暴动,到一六八二年三藩结束,改朝换代的战争历时55年,国中又归统一,而且立即出现了一百余年的第三个⻩金时代。 十国中第三个⻩金时代 第三个⻩金时代,始于本世纪(十七)八十年代,终于下世纪(十八)七十年代,距七世纪第二次⻩金时代,恰恰一千年,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候。 但大黑暗并没有过去,那沉重的污染不会这么容易一下子消失。只不过被満洲人強劲活泼的新的生命力,暂时驱逐到一旁,犹如一个 ![]() 満洲人仿效明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一个绝对专制的极权体制,整个央中 府政,不过是皇帝发号施令的传达室。全体官员,不过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和传命兵。央中各部,每部设两个部长(尚书),一満一汉。常务副部长(左侍郞)二人,政务副部长(右侍郞)二人。也是一満一汉。六个部名义上虽各有职责,事实上每个部都握有直接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谁也管不了谁,所以各部等于有十二个部长,也等于有十二个皇帝的秘书,一切都由皇帝裁决。而各部的任务,也只限于理办皇帝 ![]() 国中传统的宮廷制度,在清府政手中获得重大改⾰,嫔妃宦官以及宮廷费用,都大量减少。清王朝皇族来自辽东(辽宁省)简单朴实的社会,带到宮廷中的是一种比较简单朴实的婚姻形态。皇帝除了皇后一人外,嫔妃不过十人左右,虽然仍是多 ![]() ![]() 注意宮女宦官的人数,九千人和一百三十四人,十万人和五百人。再注意宮廷的每天开支,一万两和三十五两,这是太大的悬殊(明王朝如此浪费的挥霍下,我们回溯朱由检经常表演的“减膳”、“撤乐”、“避殿”小动作,会感觉到他实在是聪明得太过度了)。明王朝的宦官组织,有四十二个机构。福临⼊关后,曾一度沉 ![]() ![]() 这一些改⾰,产生两种后果: 其一,宦官时代从此成为陈迹,无力再现。下下世纪(十九)末期,虽有一、二宦官如安得海、李莲英之辈,很有势力,但 ![]() 其二,清王朝寿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个皇帝,十二个皇帝中,将近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能⼲,了解并努力完成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也都属中等的才智,像明王朝那样一连串草包恶 ![]() 对当时的汉民族而言,満洲人征服国中,是国中第二次亡国。但満洲人在文化上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民族,连文字都没有,満洲文字是努尔哈⾚时才创造出来的,并不能普遍。因为对満洲人来说,満洲字和汉字,都是新文字,而汉字拥有海洋一样的文化背境,満洲字则只限于⽇常口语。结果満洲人迅速的汉化,像掉到海里的人非喝下海⽔不可一样,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建州卫时期,満洲人即已流行汉语。⼊关之后和汉人更广泛地接触,汉语就更普及。玄烨大帝精通汉文,跟一个汉民族的⾼级知识分子一样,更精通儒家系统的各种经典。他以后的每个皇帝都是如此。他的孙儿弘历仅国中诗就写了五万余首,以数量而言,在全世界恐怕都要占第一位(可惜他的诗是一种帝王体的打油诗,不堪⼊目),所以,事实上没有多久,満洲人就以土生土长的国中人自居,这跟蒙古帝国的统治阶级深拒闭固的情形,恰恰相反。 不过,民族的界线仍划分的十分森严。本世纪(十七)时,汉民族人口已达八千余万,満洲民族人口只三百余万,満洲人以绝对少数统治绝对多数,以一个落后的部落统治一个文化深厚的古老帝国,有随时被消化掉了的危险,当然十分戒惧。它严厉地噤止満汉通婚,并尽可能排除汉人担任⾼级军官。在行政管理上,它不能不用汉人,但在満洲人的眼睛里,汉人只是乞丐,由満洲人赏碗饭吃而已,连他们的奴隶都不如,也不赋给汉人权力。就在本世纪(十七),汉人宰相见了満人宰相,汉人部长见了満人部长,都要下跪。会议的时候,満人宰相部长昂然上座,汉人宰相部长跪在他们的旁边,満洲人不开恩叫他们起来,汉人不敢起来。有时候満洲人谈得⾼兴,忘记开恩,年老的汉大臣跪得太久,甚至仆倒在地。満洲人的想法是,用強大的庒力,培养汉人对満人的顺服奴 ![]() 満洲民族所承受的华中文化,跟五世纪北魏帝国鲜卑民族所承受的华中文化,完全相同,主要的是儒家系统的文化,而清王朝承受的更为狭隘,只是儒家系统中的理学的部分。所以,虽然王朝政权和统治者改变,而构成大黑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基础不变,科举八股和酷刑诏狱不变,祖先崇拜和服丧三年不变,反对任何改⾰的情结不变。也就是,酱缸不变。举一个例子作为说明,监察部委员(御史)谢济世注解四书之一的《大学》时,采用另一古书《礼记》原文,而没有采用理学大亨朱熹的见解,第五任皇帝胤礻真就 ![]() 第三个⻩金时代,带给国中的不是第一个⻩金时代那种澎湃的学术思嘲,也不是第二个⻩金时代那种英雄们气呑山河的气概,而仅仅是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这本是民人最低的要求和府政最低的功能,但它在国中已绝迹了很久。但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国统治时代,这一百余年间的国中 民人,好像活在天堂。 第三个⻩金时代的最伟大的成就,在于満洲人的清府政为国中开辟了广袤的疆土。东西汉两个王朝和唐王朝都曾为国中增加了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不久就行失去。而清府政为国中增加的领土,超过从明王朝承袭下来的国中领土的四倍。 十一东方疆土的开拓——湾台 清府政向外开拓的第一个目标是湾台岛。 湾台岛距福建省海岸,最狭处只一百五十公里。自古以来由国中的少数民族⾼山族居住管理,和中原王朝没有多少政治联系。 本世纪(十七)初叶,湾台海峡两岸发生变化;一是海盗郑芝龙向明府政投降,明府政任命他当福建省海军司令官(福建⽔师提督),海上商旅开始获得全安保障。一是比湾台岛大不了多少的荷兰王国,从欧洲向东发展,于一六一九年,登陆爪哇,征服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于一六二七年,登陆湾台,把岛上的马来人、华中人、⽇本人,全置于统治下。 我们回溯明王朝第十九任皇帝朱聿键被杀的往事,那时郑芝龙已晋升为侯爵,统率陆海两军,掌握重兵,当他决定出卖朱聿键,向清军投降时,他的儿子郑成功,极力反对。郑芝龙当然不会改变主意,于是郑成功就率领一支孤军,以福建厦门为 ![]() 一六六一年,郑成功进攻湾台,荷兰所建筑的两大巨城之一的⾚嵌城(湾台台南)陷落。另一孤城热兰遮(台南西安平城)被围九个月,荷兰军队弹尽援绝,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把他们全部遣送到爪哇。 ——荷兰占领湾台岛三十八年。向郑成功投降的荷兰总督揆一,已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但他回国后,仍以失陷湾台的罪名,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从一六六一年起,湾台成为国中明府政辖下的领土,而就在这一年,朱由榔被缅甸人解送给吴三桂处死。帝王政治制度的传统形式,一定要继续立一个皇帝,才是正常现象。但郑成功的态度十分暖味,迁到湾台的虽然也有其他朱姓亲王,郑成功却没有物⾊一个继承帝位。郑成功的封爵是延平郡王,他就以延平郡王的王府,作为最⾼行政机构。在法理上,这是畸形的,犹如一个国家没有央中 府政,而只由一个总司令部代理央中 府政。 郑成功于占领湾台的次年(一六六二)年逝世,他的儿子郑经继承王位,曾向清府政提出和解,要求清府政承认湾台是一立独王国,允许湾台像朝鲜、安南(越南)、琉球一样,不剃发也不改换服装,只向清府政称臣进贡,永远作为国中的藩属,清府政表示同意。但郑经不自量力的又要求保留海峡对岸福建省的厦门,作为贸易的据点,清府政大起反感,谈判破裂。在三藩战役时,郑经跟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结盟,曾派遣军队到福建省和广东省参战。三藩失败后,郑经在陆大上的 ![]() 一六八三年,清府政福建海军司令官(福建⽔师提督)施琅率领三百艘战舰,从福州出发,先攻陷湾台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接着进攻湾台。郑氏政权在湾台已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中有很多变化。当初的战斗精神和复国雄心早已消失,将领们和战士们,都在岛上成家立业,习惯于和平定安。所以,清军没有遇到抵抗,便在鹿耳门(湾台台南西安平港)登陆,最后一位延平郡王郑克(土慡)(郑经的儿子)投降。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湾台岛,正式跟国中合并,跟西南方一⼲公里外面积略小的海南岛,像两只巨拳一样,保卫着国中的海疆。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宰相李光地(著名的儒家系统理学巨头之一),向玄烨大帝建议,郑氏政权既已消灭,湾台是蛮荒烟瘴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仍赐给红⽑(荷兰)。天老爷保佑玄烨大帝拒绝采纳他的意见。 十二东北疆土的开拓——《尼布楚条约》 在湾台海峡发生变化的同时,东北严寒地带的黑龙江流域情势,也发生变化。 国中东北的领土,自元纪前四世纪战国时代以来,始终伸缩在七万平方公里左右,从前称为“辽东”即现在的辽东半岛——包括沈 ![]() ![]() 后金汗国原来只局限于狭小的辽东半岛,它的北方和东方,仍住着很多比満洲人更为落后的部落。这些部落一则不甘愿承认満洲人的优越地位,一则他们也正在向南迁移,双方遂不断发生战争。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満洲人都得到胜利,而终于把他们完全征服。其中有4个主要的部落,如同下表: 満洲人蓦然间被请进山海关时,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満洲人作为国中的主人后,这片广漠的土地,就成了他们嫁妆的一部分。 比満洲人向北拓展稍早,俄罗斯帝国远在欧洲的斯拉夫人,已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西伯利亚荒原上人数稀少的原始游牧部落,不是那些俄国人的对手。从本世纪(十七)初叶到六十年代,俄国人在荒原上建立起来一系列的殖民城市,最主要的有下列诸城: 一六○四年牧木斯克(明王朝皇帝朱诩钧在位) 一六一九年叶尼塞斯克(萨尔浒战役之年) 一六三二年雅库次克(后金第二次⼊塞前一年) 一六三八年鄂霍次克(后金第四次⼊塞之年》 一六五八年尼布楚(郑成功北伐图南京前一年) 一六六六年塞楞金斯克(三藩战役前七年) 雅库次克显然是俄国向东向南侵略的主要据点之一,它距黑龙江约一千二百公里。俄国的冒险家、流氓、杀人凶手、亡命之徒,当然也有抱着为国家开疆拓土⾼贵目的的英雄志士,从本世纪(十七)四十年代起,不断向温暖的东南方和南方发展,窥探井勘查当时刚刚被后金汗国征服不久的黑龙江流域。后金汗国于一四六二年呑并了呼尔喀、达瑚尔部落,明年(一四六三),俄国第一批探险队从雅库次克出发,相差不过一年,但这一年已够确定国中在法理上对于黑龙江南北两岸广大地区的主权。 俄国人出动的次数和乘隙深⼊后金汗国——国中国境的情形,我们借下表说明: 俄国人的运气不好,不仅是脚步迟了一年,而且它遇到的不是明府政奄奄一息腐烂透了的弱小国中,而是清府政正走上坡,朝气蓬 ![]() ![]() ![]() 俄国人作威作福二十年,三藩战争结束,湾台也跟着收复。玄烨大帝对雅克萨城采取行动,一六八五年,国中边防军司令(都统)彭舂,率大军包围雅克萨城,用一百五十门野战炮和四十门攻城炮,⽇夜轰击。四天后,守将图尔布青投降,国中允许他率领残余部队,向尼布楚撤退。——当俄国人再回到尼布楚时,国中没有再把他们驱逐,是一个大失策。等到俄军撤退后,国中纵火焚毁雅克萨城,也跟着撤退。 图尔布青在撤往尼布楚途中,遇见由尼布楚开向雅克萨的增援部队,携带着重武器,告诉他驻屯尼布楚的俄国大军随时可以接应。这使图尔布青懊悔不迭,他立刻同援军重返故地,于雅克萨城被国中焚毁后第十七⽇,再重筑新的雅克萨要塞。 国中接受这个挑战,明年(一六八六),宁古塔军区副司令(副都统)萨布素,再围雅克萨城。除用巨炮轰击外,并且使用从湾台调来参战的藤牌兵团攀城。图尔布青战死,守军只剩下一百余人,陷落就在旦夕。就在这时候,中军国队奉到停止攻击的命令。因为中俄两国外 ![]() 一六八九年,国中代表团团长钦差大臣索额图,俄国全权公使陆军上将费要多罗,在尼布楚谈判,双方都戒备森严,双方的态度也都非常強硬,而国中代表更甚。索额图有两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担任警卫的边防军攻城,俄国代表终于采取妥协态度,遂签订下列的《尼布楚条约》: 一、外兴安岭之南属国中,之北属俄国。 二、额尔古纳河之东属国中,之西属俄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纪国中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样重要。俄国对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国中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精疲力尽。 国中习惯于把所有的外国都当作藩属,因为事实是这样。《尼布楚条约》是国中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但获得的利益却十分大巨。当时国中的力量,事实上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伸展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俄国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进⼊流 ![]() ![]() 十三塞北疆土的开拓——內蒙古 蒙古只有一个,本没有內外。因为跟国中合并的时间有先后,遂被分割。先跟国中合并的南半部称內蒙古,后跟国中合并的北半部称外蒙古。 蒙古人于十四世纪被国中明府政逐出长城后,一直不停地內战。虽然达延汗于十六世纪一度予以统一,但他的后裔又分为四部,那就是: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喀尔略部。不过这只是指达延汗的⾎亲后裔,另外还有两个相当大的部落,跟这四个部落同时并存的,一是住在东北北部嫰江流域的科尔沁部,一是住在东北西部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这六大部落中,喀尔喀部的人口最多,察哈尔部的力量最強。 本世纪(十七)初叶,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雄心 ![]() ![]() ![]() 三年后(一六二八),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不堪庒迫,也叛⾼林丹汗,投降后金。四年后(一六三二),后金汗国第二任可汗皇太极,跟投降过去的蒙古部落,组织西征联军,对察哈尔部发动总攻,林丹汗大败,向西逃亡。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先后向后金投降。林丹汗逃到距青海湖尚有十天行程的大草原上病死,他的残部在青海一带仍支持三年。到一六三五年,终于也向后金屈服。 満洲人把上述的这些被征服的蒙古部落和土地——塞北全境,称为內蒙古。把漠北还没有合并的喀尔喀部称为外蒙古。后来満洲人⼊主国中,这种称谓和区分,一直保留下来。 清府政对蒙古人跟汉人不同,有下列的两大特点: 其一取消蒙古固有的部落制度,改为盟旗制度,限制迁移,以便予控制。盟旗的行政系统,如下表显示: 盟旗制度完全仿效満洲人的八旗制度,満族八旗:正⻩旗、正⽩旗、正红旗、正蓝旗、镶⻩旗、镶⽩旗、镶红旗、镶蓝旗(镶旗是:⻩⽩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边)。这是努尔哈⾚创立的图腾结构,所以満洲人没有地的籍贯,只有旗的籍贯,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新户籍制度,全体満洲人是一个大奴隶集团,被划分为八份,民人受到层层节制,不能离旗立独。自⼊关后,原意渐失,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军事制度。但同类型的蒙占盟旗制度,却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盟旗制度的特点就是八旗制度的特点,蒙古人被纳⼊组织后,局限在一块狭小的地区,不能选择居住地和牧场。旗跟旗之间也不能有横的来往,连流动于各盟旗间的小贩,都严厉噤止,目的当然是防止他们暗通消息,集结叛变。“逐⽔草而居”的时代从此消失,即今遇到荒旱,非清府政批准,不能移动。 其二对蒙古人实行愚民政策,阻止他们接受汉民族文化。清府政统治蒙古,有两个秘密武器,一是利用喇嘛教,使蒙古人沉湎在宗教里面,不知不觉中丧失战斗精神,这方面的效果是可惊的。另一是把公主大批的嫁给蒙古酋长——他们本来称可汗,投降満洲人之后,被改封为藩王或公爵,合称为“王公”満洲人的皇姑、皇妹、皇女之流,大多数都嫁给蒙古王公,从没有一个嫁给汉人的。清府政的政策是,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完全成功。公主的儿子自幼随着⺟亲在外祖⽗或舅⽗的皇宮中游戏,长大后自然有一种向心力。元纪前二世纪大政治家娄敬,向当时的皇帝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可收的效果,现在完全应验。本世纪(十七)九十年代,玄烨大帝在多伦诺尔(內蒙古多伦)用盛大的宴席招待蒙古⾼阶层时,发现很多蒙古王公都是他的外甥或外孙,又几乎都是在京北皇宮里长大的,不噤大为得意。但清府政虽赐给这些王公们财富和荣耀,巩固他们对民人的统治尊严,却对他们仍深谋远虑地细心防范,不准他们跟汉人来往,不准学习汉文,不准保管汉文图书,不准请汉人担任教师,不准子弟进⼊汉人学校,不准看汉人的戏剧。目的使蒙古人永远愚昧无知。从此,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內蒙古,自本世纪(十七)起,也作了満洲人嫁妆的一部分,带到国中,永远成为国中的领土。 十四漠北疆土的开拓——外蒙古 比內蒙古还要庞大的外蒙古,在喀尔喀部统治之下,仍立独于瀚海沙漠群之北。已迁到京北的清府政无意向北发展,他们对拥有內蒙古广大的领土和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南广大的领土,已心満意⾜。可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却使外蒙古自动地请求跟国中合并。这个事件起因于以伊犁(疆新伊宁)为首都的准噶尔汗国,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前一年(一六八八),向外蒙古喀尔喀部发动攻击。 喀尔喀是蒙古请部落中,人口最少,但占地却最广的一个部落,又分为下列三个汗部: 一车臣汗部(外蒙古东部,牙帐设今温都尔汗) 二土谢图汗部(外蒙古中部,牙帐设今哈尔和林) 三札萨克图汗部(外蒙古西部,牙帐设今贝格尔) 所谓喀尔喀部,只是一个部落的总名称,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更没有一个共同领袖。事实上三个汗部立独并存,各有各的可汗,互相间不停地打斗。 准噶尔汗国是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参考上上世纪(十五)第四节附表及第六节,我们会记起当时声势煊赫,生擒过国中酒⾁皇帝朱祁镇的瓦拉部落。瓦拉自从也先可汗死后,失去领导中心,这个突厥民族的部落分裂为三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稍后被辉特部取而代之,他们向西迁移到现在的疆新北部。而另一支蒙古人的和硕特部,也侵⼊到疆新北部,跟他们混合。于是,遂被笼统的称为四卫拉特。卫拉特,即瓦拉的转音。 本世纪(十七)二十年代,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侵⼊现在的青海省,建立一个庞大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部也移向中亚,深⼊欧洲。疆新北部的故土上,只剩下准噶尔部跟辉特部。我们用下表列出这四个卫拉特可汗的世系: 本世纪(十七)六十年代,准噶尔汗国——也就是准噶尔部的第二任可汗僧格,被他的两位哥哥谋杀,由僧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继位。僧格的弟弟噶尔丹正在西蔵当喇嘛,喇嘛教领袖赖达送他回国定安內部。噶尔丹回国后,把两位哥哥以及侄儿索诺木阿拉布坦一齐杀掉,自己当上可汗。他不久就并呑了回部(疆新南境),又并呑了青海的和硕特汗国,使他的国土扩张到二八十万平方公里。 噶尔丹可汗雄才大略,他的下一个猎物是外蒙古。 外蒙古的喀尔喀部不能团结如故。一六八四年,土谢图汗攻杀了礼萨克图汗,把札萨克图汗美丽的姬妾和大批部众抢了去。国中清府政派藩属事务部部长(理藩院尚书)阿拉尼会同西蔵喇嘛教领袖赖达的使节席勒图,在伯勒齐尔城(甘肃安西),召开和解会议。和解会议并不能使他们和解,反而发生了一件礼仪上的重大纠纷。蒙古地区喇嘛教主教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他是土谢图汗国的弟弟,在和解会议上,曾经跟赖达的使节席勒图以平等的⾝份,同席而坐。噶尔丹可汗得到报告,认为抓住了借口,于是他义愤填膺地宣称,库伦活佛犯了不敬赖达的滔天大罪,必须予以重惩。 和解会议后的次年(一六八八),噶尔丹可汗自前进基地科布多(蒙古科布多)出发,向外蒙古攻击。喀尔喀的三个汗部大败,溃不成军,不得不停止內斗,紧急会商救亡措施。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归附俄国,一是归附国中。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这决定势将引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反应。库伦活佛坚持归附国中,他说:“俄国不信佛教,穿的⾐服也奇形怪状。国中一片和平景象,又信佛教,穿的⾐服看起来好像神仙。而且国中繁华富庶,有用不完的财宝,绸缎锦绣更多,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就是他跟玄烨大帝间的私人友谊最笃。三部可汗一致接受他的意见。 玄烨大帝一面命三部撤退到內蒙古,发给临时急赈救济。一面向噶尔丹可汗呼吁放弃使用武力,退出外蒙古。噶尔丹答应放弃武力,但必须国中先行 ![]() 玄烨大帝亲自统军出长城攻击,皇子胤礻是担任先锋,到达乌兰布通,发现准噶尔兵团的主力——驼城。驼城是弓箭战争时代的产物,把骆驼的四脚绑住,卧倒在地,加上木箱和用⽔ ![]() 可是噶尔丹已无法摆脫恶运,他的侄儿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弟弟策妄阿拉布坦,在汗国的首都伊犁(疆新伊宁)宣布即位,下令通缉弑君篡位的叛逆噶尔丹。噶尔丹撤退到科布多城后,不能再西进。他向俄国求援,愿作俄国收复雅克萨城的先锋。俄国因跟国中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所以对噶尔丹的提议,不作回答。 噶尔丹不是容易屈服的人物,他驻屯科布多整补训练,五年后的九十年代一六九五年,作最后的冲刺,跟遥远东方三千公里外,嫰江河畔的內蒙古科尔沁部,秘密结盟,向喀尔喀部(外蒙古)发动夹击。他希望用闪电战术一举消灭喀尔喀部,重新控制內蒙古,建立他的新汗国。当噶尔丹再度进攻,东进二⼲余公里,抵达克鲁伦河时,国中三路 ![]() ![]() ![]() 噶尔丹虽全军覆没,仍拒绝投降。他退守科布多,但已不能再组织一支战斗部队。明年,却本世纪(十七)最后第三年(一六九七),他服毒杀自。喀尔喀三汗部仍回外蒙古故地,不过形势已经不同,外蒙古和噶尔丹辖下的科布多、乌梁海两地区,面积共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此纳⼊国中版图。 十五东西方世界 一六○○年(明府政平定贵州杨应龙民变),(一)英国设立东印度公司,积极向东方侵略。是年,远征军攻陷孟买,莫卧儿帝国无法抵抗。(二)⽇本⽑利辉元攻德川家康,失败。前期武家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在江户(东京)设幕府,号令全国。江户时代及后期武家时开代始。 一六一五年(明王朝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召见群臣,大喝“拿下”),⽇本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攻陷大阪,丰臣秀赖与⺟亲同时杀自。 一六一六年(后金汗国建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本年四月二十三⽇,同一天逝世。 一六一八年(努尔哈⾚以七大恨告天,出兵攻明王朝),波希米亚王国拥立腓特烈五世当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独尔夫,下令讨伐,欧洲三十年战争起。 一六二八年(陕西大旱,饥民张献忠、李自成聚众起事),英国国会向国王查理一世提《权利请愿书》,要求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拘捕民人。查理一世被迫签字。 一六二九年(后金第一次人塞。袁崇焕被诬陷下狱。⾼ ![]() 一六三五年(后金汗国最后一年,明年即改称清帝国),⽇本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下《锁国令》驱逐所有外国人,也噤止⽇本人出国,只准少数国中和荷兰商船,可到长崎。此后二百一十九年间,史学家称为锁国时期。 一四六○年(国中全国大旱大蝗,人与人相食),英军国队因索欠饷叛变,国王查理一世无奈,再召集国会筹款。 一四六一年(清军攻陷锦州),英国国会向查理一世提出《大抗议书》,指责他种种的不法行为。 一四六二年(清军第五次⼊塞),英国⾰命爆发。 一四六六年(明王朝第十九任皇帝朱幸键兵败被擒,斩于福州),英王查理一世兵败被擒。 一四六九年(清府政正追击明府政的残军,一连攻陷南昌、湘潭),英国国会法庭判决查理一世死刑,斩于断头台。宣布成立共和国,选举克林威尔担任执政。 一六五八年(郑成功北伐,围攻南京失败),克林威尔逝世。 一六六○年(明王朝灭亡前一年),英国 ![]() 一六八五年(国中攻陷雅克萨城),英王查理二世逝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藐视国会,宣称国王有权⼲涉国会制定的法律。 一六八八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前一年),英国发生不流⾎⾰命,新教徒秘密 ![]() 一六八九年(《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专制政治从本年起,完全消灭,这是英国对世界又一伟大的贡献。 mWUxS.cOm |
上一章 中国人史纲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柏杨的小说中国人史纲全文以及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