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木屋小说网
木屋小说网 乡村小说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架空小说 竞技小说
好看的小说 历史小说 综合其它 穿越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玄幻小说 总裁小说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陪读母亲 扶摇夫人 上海辣妈 母子恩爱 偷奷御妹 母子突破 绿帽情结 乱雨纷飞 美母骑士 易子而交 全本小说 热门小说
木屋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尘翳  作者:鲁班尺 书号:49711  时间:2020/2/1  字数:3830 
上一章   第三十六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一章 ( → )
  清晨,莫残找到杜员外请其去买几袋生石灰回来,他准备要清除掉那只虾蟆。

  中午,是一天之中气最盛的时候,莫残让家仆把解开袋口把石灰统统倒⼊古井中。井內立时⽔花翻滚,蒸腾起阵阵⽩烟热气,大约一炷香时间才慢慢的平静下来。

  生石灰是驱除气的最佳之物,以往乡间下葬迁坟都需要撒上⽩灰,就是为起到去的作用。

  “小兄弟,这回那只虾蟆应该是烟消云散了。”

  “但愿如此吧。”莫残心里依旧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头。

  “我们终于可以离开杜家了。”

  “不,今晚还得再看看。”莫残说道。

  到了晚上,夜空中依旧朗月⾼悬清凉如斯,莫残与柳又槐两人从亥时末一直守候到了叫三遍天亮为止,古井內始终没有动静,那只集聚了四百年气而成形的虾蟆彻底消散了。

  是有点可惜,若是能炼制成一种器物,专门收取这种琊物就好了,或许老之气可以归为己用也说不定。莫残在真武道观蔵书阁翻阅古籍时,在东汉魏伯最早的《周易参同契》版本残书中,找到过有炼制收取气器皿的方法,自己曾将其背记在脑子里,不过要去哪儿弄只大鼎炉呢。

  “小兄弟,这下子放心了吧。”柳又槐说道。

  “是啊,什么地方能搞到只大鼎炉呢?”莫残在自言自语。

  “大鼎炉?”

  莫残回过神儿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前辈,你方才说什么?”

  “大鼎炉,是你说的。”

  “哦,就是可以炼制丹药的那种鼎炉。”莫残解释道。

  柳又槐说:“街上铜铁铺子里有的卖,大约几两到上百两银子一只的都有。”

  莫残摇‮头摇‬:“炼丹鼎炉得有些灵气才行,随便用些废铜烂铁化成⽔浇注的那些作用不大。”

  “那就只有去一些老的道观里寻找,可能保存有数百年以上的老鼎,丹炉炼久了自然会有灵气。”柳又槐提醒他。

  是啊,不知道真武道观里有没有古鼎,魏伯说鼎炉好炼丹成⾊才纯,有事半功倍之效。

  回到客房后,柳又槐开始收拾行装,杜‮姐小‬的病已除他俩可以离开了。

  “小兄弟,离开荆州后打算去哪儿?”柳又槐问莫残。

  莫残踌躇着说道:“我还是不放心,想再去杜‮姐小‬那儿瞧瞧。”

  就在这时,家仆急匆匆的跑来说‮姐小‬又犯病了。

  莫残和柳又槐赶到闺房时,杜员外已经在屋里了,见到莫残赶紧说道:“莫先生,‮姐小‬不知为何又开始发癫了。”

  果然在蕙兰的双瞳中又看见了那只活师,正在手舞⾜蹈的疯狂动着,病不是古井里的那只虾蟆,莫残此刻意识到了。

  蕙兰‮姐小‬背朝天的趴在上,四肢蜷缩着口吐⽩沫,嘴里面胡言语着:“二十四桥,四十二桥仍在…冷月无声…蕙兰年年,年年知为谁生,沈郞俊赏,⾖蔻词工,青楼梦好,难难难赋深情…”

  “老爷,‮姐小‬以前犯病时也总是叨咕这几句。”丫鬟绿菊在一旁说。

  “唉,”杜员外叹息道“蕙兰自幼喜爱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发癫时竟也不忘。”

  莫残念私塾时也很喜这首宋词,不过此刻心中有些疑惑,于是说道:“‮姐小‬犯病时语句颠三倒四不⾜为怪,但是绝不会把词中的杜郞说成是沈郞,我想这恐怕是与那位中秋夜姓沈的扬州书生有关,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病因所在。”

  “是啊,老夫听着也觉得别扭,原来词中反衬晚唐杜牧的杜郞被改成了沈郞。”杜员外恍然大悟。

  “为今之计只有先稳定住‮姐小‬的病况,之后再追查病因了,请杜员外赶紧去杀一只大公,把⾎拿来有用处。”莫残吩咐后回到客房,从药箱里取出⻩纸与辰砂。

  不多时,半碗公⾎盛来了,莫残将其调和辰砂然后用手指熏沾在⻩裱纸上书写了一张噤制符,以火化灰后撒在⽔碗里给蕙兰灌了进去。须臾,杜‮姐小‬情况稳定下来,陷⼊了昏睡之中。

  回到客厅后,杜员外忧心忡忡的望着莫残言又止。

  在黑巫寮时,尼哦曾经讲过有些修炼了千年以上的灵兽可幻化人形,但仍需附着在人体內混迹于市井之间,一般的它们不会去主动害人,而个别琊恶的则采汲取少女#精以增功力,这位沈先生便极有可能属于后一类。在武陵山这一年多里,还没有碰到过一个幻化成人形的灵兽,也不知道其有多厉害,自己只不过有了摄魂眼,能够辨识出他们而已,若是斗起来,恐怕是打不过人家的。

  “小兄弟,可有为难之处?”柳又槐看出了莫残低头不语的犹豫模样,于是问道。

  莫残抬头目光接触到杜员外含泪无助的眼神,那是一个⽗亲悲怆绝的神情,令他为之心动。

  “看来只有去趟扬州了。”他打定了主意。

  “扬州?”杜员外一听赶紧说道“扬州知府伊秉绶是老夫至,有什么事儿可以找他帮忙。”

  “杜员外,不瞒您说,蕙兰‮姐小‬的病基本可以确定就在那位姓沈的扬州书生⾝上,必须找到其本人方可彻底治愈,不知可否愿意带上杜‮姐小‬同行?”莫残问道。

  “当然可以,不然莫先生走了,‮姐小‬若再犯病老夫可就束手无策了。”

  “那么请杜员外准备好,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嗯,扬州是我的老家,出来两年也该回去看看了。”柳又槐欣然愿意同行。

  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差不多要两千里,杜员外雇了条船走⽔路。第二天一大早,众人登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扬州,史称广陵,古往今来最为繁华富庶之地。不但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也是南北漕运的咽喉,仅当地盐商的资本便已相当于当年户部存银之数,可谓是富甲天下。

  越往下江走,⽔面越是开阔,烟波浩渺,⽔天一⾊。在船上,莫残从杜员外口中对扬州知府伊秉绶有了大致了解。此人号墨卿,乃本朝进士,善诗画,为官甚是公正清廉。为扬州知府期间,曾自创“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先煮后油炸的蛋面,饥饿时下⽔即吃,亦可生食,是中原最早的速食面,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数⽇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扬州府,上岸后雇了两辆马车,直奔扬州府衙而来。

  知府伊秉绶见老友杜贤到访不胜惊喜,定要其⼊住府衙內,杜员外推辞不过只得应允了,绿菊先搀扶‮姐小‬⼊客房內卧休息,其余人来到客厅饮茶。

  伊知府问明来意,说道:“扬州富商巨贾甚多,首数盐商,其次便是茶商了,城內经营茶叶商户有数百户,其中沈姓不多,此事好查,明⽇便可回话。”

  晚上,伊知府设家宴为杜员外一行人接风,扬州物产丰富,菜肴十分可口,照例每人面前一小碗伊府面,果然别具风味。

  席间,听到蕙兰‮姐小‬的病情由来,伊知府大为惊讶,问莫残道:“莫先生,你怀疑扬州府这位姓沈的书生,可有什么据?”

  “眼下还只是推测,必须见到本人才能够确定。”莫残答道。

  次⽇下午,扬州府的捕头王顺便来回禀,扬州府辖內沈姓茶商共有十六人,其中家里有三十岁左右的书生共计五户,请示知府大人是否将他们统统带来府衙问话。

  “不要随意扰百姓,可将丫鬟绿菊带去暗中辨认,切莫打草惊蛇。”伊秉绶吩咐道。

  “遵命,大人。”王顺下去了,带着绿菊到那五户沈姓人家私下里辨认嫌犯。

  绿菊坐在马车里,隔着窗帘偷偷观察,头两天看了四户都不是,第三天在扬州城瘦西湖旁的一座庭院大门外,整整候了数个时辰,才终于见到了这家姓沈的书生出门,正是中秋夜见过的那位锦⾐中年人。

  绿菊轻轻敲了敲车板,说道:“就是他。”

  化装成车夫的捕头王顺点了点头,驾着马车回到了府衙。

  “大人,此人名叫沈一郞,其⽗沈万才是扬州城里最大的茶商,家产万贯,且与朝中多位重臣好。沈一郞是沈家独子,自幼读诗书,中过举人,目前负责打理家族生意,经常往返于江西湖南湖北等茶叶产地,⽇前刚刚由京城返回扬州。据说每年舂茶新下来的时候,他都会去京城里打点。另外还有一桩蹊跷之事。”王顺禀告说。

  “什么蹊跷之事?”

  “数年前,沈一郞因伤寒去世,临下葬的前夜又突然活过来了,而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一心只想着读书为仕,对家里的茶叶营销不屑一顾,此后则醉心于家族生意,而且经营有道,沈老爷欣喜的不得了,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沈一郞始终不愿娶亲,都三十好几了仍是单⾝。”

  “嗯,这倒是有些不符合常理,你先下去吧。”伊秉绶转⾝来到內堂,把情况向杜员外和莫残等人说了。

  “本府可命人传他过来问话。”伊秉绶说道。

  “大人暂时不必,我晚上想先去沈一郞的家附近探查一下。”莫残回答说。

  “也好。”伊秉绶随即吩咐王顺着人给莫残带路。

  晚上,莫残准备好动⾝,柳又槐说道:“小兄弟,老夫跟你一起去。”两人跟随着王顺手下一名年轻捕快乘坐着一辆马车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瘦西湖畔。 MwuXS.coM
上一章   尘翳   下一章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鲁班尺的小说尘翳全文以及尘翳无删减阅读,尘翳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尘翳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仙侠小说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