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书号:43336 时间:2017/11/5 字数:17147 |
上一章 第二十七章 第十四世纪 下一章 ( → ) | |
征服国中的蒙古人,在国中
民人不断地反抗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全部被逐出国中本土,回到他们原来的瀚海沙漠群故地。他们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和子国之一的元帝国,也随之烟消云散。山摇地动般扩张征服的帝国勋业,成为过去,只遗留下片断的历史陈迹。 代替蒙古人而起的是华中民族组成的明王朝,一个纯国中人的王朝。 不过,这并不等于国中人恶运结束,反而是一个更漫长黑暗的开始。 一蒙古对国中的统治 马可波罗所见的杭州市廛,是国中都市的外貌。马致远笔下的元曲,是士大夫地主阶层在象牙塔中的安闲生活。事实上大多数国中人都在⽔深火热中,接受亡国奴的待遇,包括马可波罗所称道的杭州那些⾐服华丽的男女民人。 蒙古人在上世纪(十三)曾发挥出他们可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但他们的政治才能却远为落后,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更为落后之故。蒙古人向外扩张,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如国中儒家学派所倡导的吊民伐罪,也没有任何⾼级情 ![]() ![]() 蒙古人 ![]() 蒙古统治国中,从基层起就有严密而彻底的控制。每二十家编为一“甲”首长称“甲主”由府政委派蒙古人充当。这蒙古人就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 ![]() “甲主”以上的地方府政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蒙古婴儿和幼童,往往很早地就继承了州长县长的位置,他的家人和侍奉他的奴仆,构成一个小型的宮廷。蒙古人都不会汉话,不识汉字,地方官员如此,央中官员也如此,蒙古大汗更很少会汉话和汉字。一百年间的政权,也只有两个汉人出任过宰相,一是上世纪(十三)帝国初创时的史天泽,一是本世纪(十四)帝国瓦解前夕的贺惟一,而贺惟一早已蒙古化,改名拓拔太平,忠于蒙古超过忠于国中。正因为这种缘故,蒙古大汗是以奴隶总管的⾝分,控制国中,所以对汉人毫无感情,对国中文化,自尊心也不允许接受。 蒙古官员的贪污败腐,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也属空前。本世纪(十四)初一三○三年,第八任大汗铁木儿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就有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个贪官撤职。然而他不能坚持下去,他的后任大汗复行放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而蒙古帝国特征之一是官员特别多,一块⽟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官员管理,所有官员都靠贪污勒索维持⾼级享受。帝国的繁重赋税,也是促成贪污败腐的要素之一,他们最初是采取包商制,上世纪(十二)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元帝国的赋税,以一百四十万两银币包给国中籍巨商刘廷⽟,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可是不久中亚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二百二十万两时,窝阔台怦然心动,终于包给了他。以后每一位大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财税上,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本世纪(十四)三十年代全国各项赋税,平均额较上世纪(十三)七十年代,几乎增加一百倍,这都出在国中人⾝上。 然而,仅只上述的这些庒榨,痛苦还是轻微的。更大的害迫是赐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宋帝国破灭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汉人忽然间失去他祖宗传留下来的农田,而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蒙古帝国暴政中最特殊的一项是吐蕃宗教国的僧侣,世人称他们“喇嘛”、“西僧”、“番僧”这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所谓活佛,却是汉人的灾难之一。大汗既然尊称“法王”为国师,无论这种尊崇是政治 ![]() ![]() ![]() 汉人知道,苦难不仅来自暴政,而更是来自鞑子——鞑靼。鞑子,是汉人对蒙古人轻侮的称谓。除非铲除鞑子,解除颈子上亡国奴的枷锁,暴政不会停止。 二汉人 ![]() 蒙古暴君不久就跟辽帝国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一样,发现国中人并不像他们想像中那么容易奴役。就在蒙古帝国鼎盛的上世纪(十三)八十年代,江南即爆发抗暴⾰命二百余起。蒙古用残酷的杀戮来镇庒,但再多的流⾎都堵不住全民族愤怒的火山口,汉人的反抗,跟蒙古人的统治相终始。 本世纪(十四)二十年代之后,随着蒙古帝国內部⽇增的腐烂,各地民变更不可遏止。四十年代时,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这比六世纪北魏帝国领土的民变,超过十倍,可看出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要严重。遍地战 ![]() ![]() 上表显示出两个特征,第一、群众领袖都是平民出⾝,没有一个是士大夫。说明士大夫爱国的言论多于爱国的行动,即令有行动,也没有影响力。第二、推翻蒙古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说明在蒙古帝国里,政权、军权都在蒙古人手中。蒙古人认为仅此一点,汉人就无可奈何,料不到民变一旦发生力量,跟政变、兵变一样地具有摧毁 ![]() 正当汉民族⾰命排山倒海而起之际,蒙古帝国府政却在决策上犯了一项错误,即引使⻩河恢复故道。工程由宰相脫脫亲自主持,一三五一年,征调民夫十七万人,用五个月工夫,把⽩茅堤(河南兰考东北)决口堵塞,使⻩河仍向东北流⼊渤海。这本是一件建设 ![]() ![]() 就在同年(一三五一),群众领袖之一的徐寿辉称帝,建立天完帝,占领长江中游,派军进⼊江南,扫 ![]() ![]() ⽩莲教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支派,以反抗暴政为重要宗旨,就是韩山童开创的。韩山童曾宣称:“⽩莲花开,弥勒佛降世。”设立⽩莲会,昅收信徒。 ——关于汉人的抗暴⾰命,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据说,刘福通最初在颖州(安徽⾩ ![]() ![]() ![]() ——金帝国和蒙古帝国崩溃时,凡在国中的女真人和蒙古人,几乎全部被汉人杀屠,连怀中的婴儿都被摔到石阶上,脑浆迸裂,作⺟亲的还没有哀号出声音,已死于 ![]() 韩宋帝国宰相刘福通是反抗蒙古统治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毫无私心地用他新兴的武装力量,打击当时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帝国。一三五八年,他于攻陷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首都后,即向蒙古发动总攻,分三路进兵。东路由大将⽑贵率领,攻山东省;西路由大将⽩不信率领,攻陕西省;北路由大将关先生率领,攻上都开平(內蒙古正蓝旗)。东路兵团于扫 ![]() ![]() ![]() ![]() ![]() ![]() ![]() 韩宋帝国三路出征,把自己的力量完全消耗。但蒙古帝国的墙基,却被掘空,只需要最后轻轻一推。 三明王朝兴起 对蒙古帝国最后一推的是朱元璋和他所建立的明帝国。 朱元璋是韩宋帝国的将领之一,他生于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双双死于瘟疫,他以一个儿孤,投⼊他故乡钟离(壕州·安徽凤 ![]() ![]() ![]() ![]() 就在同时,立国十年的变民政权天完帝国內 ![]() 经过三十一年的改朝换代混战,胜利最后属于朱元璋。 一三六三年,朱元璋跟陈友谅在波 ![]() ![]() 一三六六年,韩宋帝国受到张士诚的攻击,宰相刘福通战死,皇帝韩林儿出奔滁州(安徽滁州)。朱元璋请求迁都到他所控制下的应天(江苏南京),并派军队前往奉 ![]() ![]() 一三六七年,朱元璋兵团攻⼊平江(江苏苏州),张士诚被擒,送往应天,自缢而死。朱元璋另一兵团攻⼊浙江,方国珍投降。 一三六八年,距刘福通集结⻩河劳工,反抗蒙古暴政已十七年,朱元璋才正式面对蒙古帝国。不过这时的蒙古,已不是十七年前的蒙古了,墙基已空。朱元璋兵团在大将徐达率领下北伐,进抵通州(京北通县),距大都(京北)二十公里。蒙古大汗脫 ![]() ![]() 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兵团攻⼊四川,明夏帝国立国十年而亡。 一三八一年,蒙古在国中版图上最后一块领土云南,被朱元璋兵团夺取,镇守云南的亲王把匝刺瓦尔密,在逃亡途中杀自。蒙古人至此全部被逐出国中,蒙古帝国自上世纪(十三)一二四六年,迁都大都(京北),到一三八一年云南陷落,统治国中共一百一十八年,作了一百一十八年汉人的奴隶总管。 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接替元帝国的疆域,只漠北地区不包括在內,那里是蒙古帝国本土。明府政把全国划为下列的十五个行政区域: 本世纪(十四)內,明王朝首都设在应天(江苏南京)。下世纪(十五)一四二一年,迁都蒙古帝国故都大都改名的北平。即将应天改作南京,而将北平改名顺天,作为京北。从本世纪(十四)开始,国中地名变化较少,大多数保留到二十世纪。所以我们的夹注工作,也可大为减少。古地名是研究历史最大的烦恼之一,使人有一种悬空行走,无法⾜踏实地的感觉。本世纪(十四)之后,历史舞台因地名 ![]() 四朱元璋的大杀屠 明府政统中一国,汉人自然地升起一种愿望,认为蒙古统治的黑暗时代已经过去,汉民族自己建立的府政,应该跟历史上若⼲伟大的王朝一样,至少在开创初期,呈现一片蓬 ![]() 这种愿望并不奢侈,然而,国中人的命运太坏,他们所遇到的政治领袖,不是刘邦,不是李世民,而是朱元璋,现实走上一条更黑暗的道路。朱元璋不久就发动有计划地合法杀屠,完全采用七世纪来俊臣的冤狱手段,但残酷的程度,却使来俊臣所作的,看起来好像儿戏。 最重要的两次行动,一是胡惟庸冤狱,一是蓝⽟冤狱。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宰相,极有才⼲。在本质上,自卑感过重的领袖跟有才⼲的⼲部不能并存。一三八○年“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勾结东方大海中的⽇本,准备在宴会上杀掉朱元璋(参考来俊臣的《罗织经》,就可了解,当权人物决心除去某人时,自会“有人”告发他谋反)。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灭三族。 过了漫长的十年,到了一三九○年,朱元璋的兽 ![]() ![]() ![]() ![]() 三年后,一三九三年,朱元璋发动第二次杀屠。“有人”告发大将蓝⽟谋反,立即逮捕下狱。然后发表蓝⽟的供词,蓝⽟在供词中承认准备发动兵变。于是蓝⽟被磔死,灭族。 ![]() 朱元璋两次大杀屠的对氛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的患难朋友。他们为朱元璋效命,当他们以为可以分享富贵时,却无到朱元璋的毒手。然而,这两次大杀屠不过只是整批死亡。事实上朱元璋每天都在杀屠,像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朱元璋尊称他是“圣人”来往宮中,如同一家,因他孙儿牵涉到胡惟庸案中,乃贬窜而死。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他的⾼度智慧使朱元璋如芒刺在背,终于把他毒死,反而宣称是胡惟庸毒死的,故意向宰相之一的汪广洋询问是否知道。汪广洋不明了朱元璋的用心,回答说不知道。朱元璋大怒,立即把江广洋贬窜,等他走到中途,再下令把他绞死。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子同时赐死。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子同时被鞭死。大臣李仕鲁在金銮殿上表示坚决辞职,朱元璋认为看不起他这个皇帝,教武士摔死阶下。在所有共患难的老友之中,只有三个人保全生命,没有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一是常遇舂,一是徐达,一是汤和。常遇舂运气最好,早早的就病死。徐达事实上死于处决,他患一种疽疮,最忌鹅⾁。朱元璋偏偏送了一碗鹅⾁给他,并命送鹅⾁的宦官在旁监督着他吃掉,徐达一面吃一面流泪,当晚毒发逝世。所以事实上只有汤和一个人活的最久而且善终。他逝世后,他的家族暗暗庆祝。 本世纪(十四)最后三十年,国中成为恐怖世界。官员们每天早上⼊朝,即跟 ![]() ![]() 严惩贪污使人歌颂,但问题在于诉讼法,即被指控贪污的官员,是不是真的贪污。在酷吏酷刑之下,连灭三族的谋反罪名,都坦承不讳,更何况仅杀一⾝的贪污。不过真正的恐怖并非死刑,而是追赃。死刑一死即了,追赃则遗祸无穷。死囚的财产不⾜以赔偿赃款时,在拷打中只好供出曾寄存某家若⼲,于是某家即被摧毁。如果仍不能够⾜额,那一家在拷打下也只好再供出曾转存到另一家若⼲。辗转牵引,⼲里外素不相识之人,都会成为窝主,家破人亡。 五人权的躏蹂 朱元璋无止境的杀屠,史学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太子懦弱而皇太孙年幼,后来皇太子又很早死去。为了保持政权,不得不如此。但仅此现象不一定非产生无止境的杀屠不可,十世纪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使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作为反应。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情形相同,但刘邦只对少数的将领惩处。七世纪南周王朝开国皇帝武(上明下空)的处境更为严重,也只个别打击。朱元璋所以如此,主要的在于他的 ![]() ![]() ![]() ![]() ——对草莽英雄或⾰命群众而言,一旦判断错误,或被命运之神作弄,选择或拥护朱元璋这类人物作为领袖,那是一种真正的不幸。 然而,仅只杀屠,带给国中人的痛苦,仍是暂时的。朱元璋对国中人最严重的伤害,是他在政治上所作的若⼲重要措施。国中文化和物质文明,一直到本世纪(十四),都比欧洲进步,但朱元璋使这种进步停止。以致十九世纪欧洲人侵⼊国中时,国中已堕落成一个⽩痴般的部落,至少落后三百年,植 ![]() 三百年的落后,才是朱元璋和他的明府政的无与伦比的罪恶。我们分下列三项,叙述这罪恶的內容。 一人权的躏蹂 二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三文化酱缸的加深 朱元璋跟刘邦,是国中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平民出⾝的帝王,但刘邦毕竟是一位英雄,他始终保持英雄们所有的豁达大度的气质,不脫平民社会的本⾊。朱元璋却深以他的平民⾝份为聇,深以他当过乞丐和当过和尚为聇。在他充満自卑的情意结中,异常羡慕官员和士大夫所保持的优越地位,因而产生強烈庒制别人的暴 ![]() 我们曾一再提及国中古代政治思想中缺乏人权观念,但故意建立摧残人权制度的,则由朱元璋创始,即三百年间使人闻而颤栗的“诏狱”与“廷杖” 我们先用下页表,说明明府政中刑事诉讼机构的地位和互相关系: 刑部负责法律的制定和颁布,管辖全国各地司法机构,有权提审它认为不恰当的案件。都察院负责对不法事件纠察检举,并派遣官员(御史)分赴各地,担任“巡抚”官职,接受民人对官吏的控诉,它也可以审理,也可以判决。大理寺类似国家最⾼法院,负责对前二机构的审判,作最后裁定。它们被认为“三法司”是府政正规的司法系统。三法司当然地是在皇帝绝对控制之下,但朱元璋认为它们仍有理 ![]() ![]() 然而,朱元璋的后裔认为锦⾐卫的理 ![]() ![]() ![]() 对人权具有同等摧毁功能的,还有廷杖。廷杖,即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木 ![]() ![]() ![]() ![]() ![]() 強壮的人可支持八十下,超过一百的往往即在杖下毙命。不死时,也要割去败⾁数十碗,医治半年以上。锦⾐卫行刑狱吏,都受过特别训练。如果得到満意的贿赂,他们打下的木 ![]() 英国于一百年前的上世纪(十三),即颁布《大宪章》,保障人权,非经过法院审讯,对民人不得逮捕监噤,而国中却出现诏狱和廷杖。 六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明府政建立之初,仿效韩宋帝国,央中 府政设立下表所列的三个机构,作为中枢。由中书省首长,担任宰相,作为皇帝的助理。中书省內设立六部,负责全国行政。 本世纪(十四)八十年代,朱元璋诬陷宰相胡惟庸谋反后,即下令撤销中书省编制和宰相职位。摆升六部为一级中枢机构,各部首长(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不再设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发号施令,已经够专制的府政,此后进⼊更绝对的专制。朱元璋另外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內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冠有某殿某阁字样,以资分别(殿阁都是宮廷中的建筑物)。大学士的职位很低,只正五品,比各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级三,等于各部最低的助理科员。 国中有史以来在政治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皇帝遂在没有助手帮手的情形下,单独处理帝国事务。朱元璋对此一措施沾沾自喜,认为是他最⾼智慧的结晶,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所以他下令说:“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然而,问题就发生在皇帝⾝上,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強应付。但他的后裔却是一群花花大少——而且是一群恶少,生长在深宮之中和女人、宦官之手,面对着千万种变化莫测的帝国事务,必然手⾜失措。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从前有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如今没有人能为他分担,他也不准别人分担。花花大少皇帝只有依靠內阁,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 ![]() 內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深得皇帝信任的人(往往是华盖殿大学士,华盖殿后来改为中极殿),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学士跟皇帝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对皇帝如何裁决,是不是依照他签注的意见裁决,甚至会不会作相反的裁决,大学士都不知道,他们也很少有向皇帝当面陈述解释的机会。事实上,到了后来,皇帝深居宮中,不出来露面,大学士遂数月数年,或数十年,都看不到皇帝的影子。他只有依靠这种脆弱的“票拟”维持权力。而此票拟,却要仰仗宦官转达,并仰仗宦官在皇帝面前作补充说明。皇帝所颁发的命令,也由宦官传递,有时用批示,有时用口头,宦官的权力遂⽇形膨 ![]() 宦官,在蒙古帝国时,改称“太监”太监本是宦官中的一种官职,后来演变为凡宦官都称太监。明府政的宦官组织,共有四十个机构(十二监、四司、八局、十六杂房)。司礼太监仅只是四十个机构中十二监之一的“司礼监”的首长,但却是一个最⾼职位,可称之为宦官之王。原因很简单,他负责伺候皇帝,并担任皇帝和內阁间的跑腿工作,最接近权力魔杖。大学士签注的意见,必须司礼太监先看过,才能到达皇帝面前。皇帝批示时,司礼大监有机会随时参加意见。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司礼太监的关键。置。第十一任皇帝朱厚照十五岁即位,正是贪玩的年龄,司礼太监刘瑾,每乘他专心游戏时,请他批阅奏章,朱厚照就大怒说:“你不会代我批吗,我用你⼲什么?”刘瑾正是要小家伙说这句话,然后他的批示即获得法律 ![]() 英国于一百年前,即建立国会,约束君主权力。国中却恰恰相反,君权更加肥壮,这是明王朝加给国中人的不幸。 七大黑暗时代 国中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元纪前二世纪西汉府政罢黜家百,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兴起时,开始沉淀。本世纪(十四)末期,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 明王朝使国中文化淤塞成为一个酱缸的工具有二: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 文字狱属于诏狱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罪状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府政,即构成刑责。文字的意义不在客观的解释,而在当权人物主观解释。文字狱的本⾝就是当权人物作贼心虚的一种反应,越是心虚,越是神魂不宁,听到别人说“亮了”他就肯定是讽刺自己的秃头,因而恼羞成怒。于是知识分子除了被“诬以谋反”外,又多出一种纯属于文字的灾难。——因而我们想到仓颌造字时,神鬼曾经夜哭,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 现在举出例子说明: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京北)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广西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讽刺他作过小偷的往事。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无处斩。这一批人都是地方学校教师,只不过代地方官员撰写奏章,竟招来杀⾝之祸。当然,文字狱不限于奏章。朱元璋崇信佛教,对印度⾼僧释来复最为礼敬。释来复告辞回国,行前写了一首谢恩诗,诗中有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意思很明显,他生在异国(殊域),自惭不生在国中,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歌颂大皇帝。但朱元璋的解释不同,他说:“殊,明明指我‘歹朱’。无德,明明指我没有品德。”于是释来复从座上客变为阶下囚,处斩。 文字狱是围堵,八股文是钓钩。 科举制度到明王朝,只剩下进士一科,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县级试考(县试)录取,称为秀才,即初级知识分子。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省级试考(乡试),录取后称为举人,即中级知识分子。然后才有资格参加由教育部(礼部)主持的央中级试考(会试),录取后再参加由皇帝主持(实际上由宰相或宦官主持)的最⾼试考(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即⾼级知识分子。明王朝跟宋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级官员。 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 ![]() “八股文是一种文章的体裁,一篇文章中,不多不少的,恰恰包括八股——一股即两个或四个完整的句子,这形式是严格的,不能改变,改变便不是八股了。但八股主要的特征却在精神方面,即內容方面。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立独思考——事实上是严厉的噤止立独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代人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如果被主考的试官欣赏录取,便可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而成为国家的领导人。至于怎么才能恰当地代⼊,那就是自此之后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五百年间,国中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大奥秘,和最大学问。 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五经》、《四书》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试考的题目,请老于此道的八股专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夜背诵。试考时,把适当的一篇,照抄一遍。就像赌博时押赌注一样,押中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中时,则落第而归,下次试考再来。知识分子不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五经》、《四书》都不接触。年轻人偶尔翻阅《五经》、《四书》,或偶尔翻阅历史古籍,如司马迁的《史记》之类,不但自己会懊悔浪费宝贵的光 ![]() ![]() 明王朝统治阶层曾由这类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对人的评价,完全以官为标准。——犹如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评价,完全以钱为标准一样。为了做官,不但忍受廷杖的聇辱,还建立一系列的奴才哲学,宣称皇帝即是⽗亲(君⽗),所以“君要巨死,臣不敢不死”仅只廷杖,算不了什么。于是霎时间聇辱化为荣耀,本来应该愤怒的心情,因已找到奇异的理论基础的缘故,反而大悦。人 ![]() 欧洲历史正开快车,本世纪(十四)已进⼊文艺复兴时代,挣脫黑暗时代的枷锁,呈现一片耀眼的光明。而国中人却被糟蹋到这种地步,真是一个大巨悲剧。 八靖难之役 本世纪(十四)最后第二年(一三九八),暴君朱元璋逝世。二十二岁的孙儿朱允炆位。 明王朝面临它的瓶颈。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即皇太子(朱允炆的⽗亲),早死;另一幼子也早死。其他二十四个儿子,全都分封到各重要地区。这些亲王每人都拥有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警备部队,称为“护卫”在北方边疆地带,共封有九个亲王。地方军事调动,都要先报请亲王核准,所以亲王又类似军区的太上司令官。朱元璋的目的是,用边疆诸亲王抵抗退出塞外的蒙古人,用內地诸亲王镇庒民人对暴政的反抗。 这种现象仿佛元纪前二世纪西汉王朝七国之 ![]() ![]() 削藩,在任何时代都是正当的,一个正常的国家內不允许同时存在很多立独王国。可是有两件事朱允炆失于考虑,第一,当时请亲王并没有割据一方反抗央中的企图和迹象。诸亲王除了王府一万五千人警备部队外,对地方军队并不能直接掌握,还构不上立独王国的威胁。第二,⻩子澄一批庸才, ![]() ![]() 朱允炆登极的当年(一三九八),刚把祖⽗朱元璋埋葬,就派遣军队奇袭开封(河南开封),把分封在开封的周王朱(木肃)逮捕,废为平民,贬谪到云南。这种像对付叛逆一样的发兵奇袭和废贬的严厉处分,使所有亲王大为震恐。明年(一三九九)“有人”告发分封在云南(云南昆明)的氓王朱(木便)有犯法的行为,朱允炆下令废朱(木便)为平民。不久,又“有人”告发分封在荆州(湖北江陵)的湘王朱柏也有不法的行为,朱柏得到消息,全家自焚而死。接着又“有人”告发分封在青州(山东青州)的齐王朱囗,朱允议下令废朱囗为平民。于是又“有人”告发分封在大同(山西大同)的代工朱桂,朱允炆下令把朱桂囚噤⾼墙。 亲王们在地方上种种暴行,都是事实。但朱允炆这种一连串暴风雨般的措施,暴露了他的目的并不是惩治不法,而且也超过了削藩的范围,分明是要消灭他的叔⽗一代。 就在代王朱桂被囚⾼墙后,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分封在北平(京北)的燕王朱棣叛变,率军南下,宣称皇帝被好恶的⾼级官员包围蒙蔽,已不能依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使职权,对这批奷恶分子,必须肃清。这是有名的“靖难之役”即安靖內部灾难的军事行动。朱允炆对朱棣这种 ![]() ![]() 当本世纪(十四)结束时,靖难军和央中军在⻩河以北,进行猛烈战斗,互有胜负,没有人敢预测它的演变。 九东西方世界 一三○五年(蒙古帝国大汗海山,下令凡殴打喇嘛僧侣者断手的前三年),法国人克勒门五世,当选教皇,⽩罗马迁到亚威农,历时七十三年,世称“巴比仑之四” 一三二一年(蒙古十一任大汗硕德人刺即位的次年),意大利诗人但丁逝世。 一三三三年(蒙古十八任大汗脫 ![]() 一三三四年(脫 ![]() 一三三七年(天完帝国建国前十四年),法王胖力六世宣布收回英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分封的土地,爱德华三世也宣布自己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法遂向英宣战,战争延续一百一十七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 一三四七年(⻩河掘出一只眼石人前四年),黑死病自亚洲随着商业路线,传⼊欧洲,三年內,英法人口死三分之一,百年战争为之停顿三年。 一三六○年(韩宋帝国建国第六年),英法百年战争第一次战役终,历时二十四年。英王放弃继承法国王位,法割若⼲土地与英。 一三六九年(明王朝建立第二年),(一)英法百年战争再起,法军进攻英国在法国的领土,英军节节失利。(二)蒙古帝国所属察合台汗国大将帖木儿,夺取汗位,建都撒马尔罕(乌孜别克撒马尔罕),史称帖木儿帝国。 一三九二年(蓝⽟案大杀屠前一年),(一)⽇本南朝并⼊北朝,南北朝时代终,历时五十九年。(二)⾼丽王国政变,国王王瑶让位给他的大将李成桂,⾼丽王国亡。明年(一三九三),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王瑶忽然想起来向国中索取鸭绿江北岸,在四世纪末,那是被⾼句丽王国占领的一片土地。动员全军国队,分道并进。当军队发现是进攻国中时,大为惊恐。大将李成桂遂把王瑶逐下宝座。李成桂即位后,向国中上奏章谢罪,请求册封,国中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此事使我们回忆八世纪八十年代,回纥汗国所发生的同样政变,也由反对进攻国中而起)。 一三九五年(蓝⽟案大杀屠后二年),英法百年战争第二次战役终,历时十九年。英国把在法国的封地,大部分割给法国。但英王娶法王的女儿当皇后。 mwUxs.COm |
上一章 中国人史纲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柏杨的小说中国人史纲全文以及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