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书号:43336 时间:2017/11/5 字数:15432 |
上一章 第九章 纪元前第五世纪 下一章 ( → ) | |
国中第一个⻩金时代——大⻩金时代,于本世纪来临,直到元纪前一世纪(那时,国中从分裂纷![]() 舂秋时代于本世纪一十年代结束,吴王国亡于暴发户的越王国,五霸遂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一个新型的为时二百六十年的战国时代揭幕,越王国在消灭了強大的吴王国后,即从重要的国际舞台上若隐若现。久困于內部纷争的晋国,最后也被三大家族瓜分为三个立独封国。 国际权力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即战争更多,战争的规模更大,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巨。 一封国的并呑与逐君杀君(下) 本世纪(前五)跟上两个世纪一样,大国继续疯狂地并呑小国,強邻继续疯狂地并呑弱邻,国君被逐被杀的事件,继续疯狂地不断发生。 并呑的记录: 一、楚王国并呑顿国(河南项城)、胡国(安徽⾩ ![]() ![]() 二、吴王国并呑越王国(浙江诸暨,不久复国)。 三、宋国并呑曹国(山东定陶)。 四、晋国并呑泫国(山西⾼平)、代国(河北蔚县)、仇由国(山西孟县)。 五、越王国并呑吴王国(江苏苏州)、郯国(山东郯城)。 六、秦国并呑密国(甘肃灵台)。 逐君杀君的记录: 本世纪(前五)被并呑的封国数目,跟逐君杀君的数目,看起来似乎比从前减少。事实上是大多数封国的灭亡,都没有记录可寻。小封国如此,较重要的封国有时也如此。 被并呑的不仅仅是小封国,強大的五霸之一吴王国,以及十二重要封国中的陈国、蔡国、曹国,也都不能幸免。显示出一种现象,即強国不再以霸权为満⾜,不再以拥有尾巴国为満⾜,它要直接控制土地。不再以国君臣服为満⾜,而要把国君排除,直接统治民人。封国数目减少,国君数目也跟着减少,灭它们杀他们的事件自然也跟着减少。二国中第一个⻩金时代——大⻩金时代 在不断战争和不断政变声中,出现国中第一个⻩金时代,从本世纪(前五)起,直到元纪前一世纪,绵延四百余年,它包括下列一个较短的时代,一个较长的时代,和三个強大的王朝(王国): 一舂秋时代末期本世纪(前五) 二战国时代本世纪(前五)——前三世纪 三秦王朝前三世纪 四西楚王国前三世纪 五西汉王朝前三世纪——前一世纪 国中社会结构,在本世纪(前五)之前,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是一种广大的奴隶群和贵族并存的社会。因为土地权来自分封,也就是只有国君跟贵族才有土地,而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奴隶不但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连自由权也没有,他们来自战争时的俘虏,获罪于贵族的平民和奴隶的后裔——奴隶的后裔永远是奴隶。奴隶所以在社会结构上占重要地位,是因为耕田系使用木犁,木犁必须使用很多人力才能拉动。大⻩金时开代始时,铁器开始普遍,除了用于战争外,也用于把木犁改为铁犁。尤其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契机,人们发现如果使用牛马拉动铁犁,会比使用奴隶耕种的速度更快,收获也更多。这就跟十九世纪內燃机出现,终于代替了牛马一样。不仅产品大量增加,也引起社会巨变,促使奴隶制度没落,土地所有权开始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两种新兴的事物:都市商业阶级和土地重新分配后的地主阶级,向旧⽇的木耕人耕时代的奴隶主,也就是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世袭的贵族们不断地挣扎反攻,也曾不断地获得胜利,但发展到元纪前三世纪时,失败已成定局。 在这种社会结构巨变之下,思想学术界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长在火山灰上一样,火山爆发时的震撼固然惊天动地,甚至造成大量伤害,但它噴出的火山灰却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世袭贵族千余年对图书和知识的垄断,随着他们走下坡而失去控制。平民阶级——包括奴隶,过去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可能获得图书和知识,而且即令获得也没有用,社会和府政全是封闭的,平民永不能脫离他们的阶级。大⻩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从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府政官员和累积财富。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这是从前连做梦都梦不到的事,遂使贵族阶级固有的知识分子认为名份大 ![]() ![]() 舂秋战国式的国际并呑战争,在元纪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金时代达到巅峰。秦王朝把国中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统一而強大,具备強有力的央中 府政,奠立了国中广达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基本疆域,世界上没有一个古文明国家或民族,能在一开始时即拥有这么广大完备的规模,而且置于有效率的管理之下。除了汉人之外,还包括其他多种民族,如苗民族、瑶民族、戎民族等等,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多民族的国家之一。接着是元纪前二世纪开始,西汉王朝给国中带来长期的和平跟秩序,使华中人凝结力更強,各民族到最后都成为华中民族的一分子,永不可分。 最重要的是,大⻩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华中民族单独完成。这是华中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 ![]() 所以我们称国中第一个⻩金时代是大⻩金时代——⻩金时代中的⻩金时代。 三儒家 儒家学派对国中人的影响,至为深远,它的创造人是上世纪(前六)末,才从事政治生涯的孔丘。现在让我们继续叙述他的事迹。 本世纪(前五)第一年(前五○○),鲁国国君姬来跟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山东新泰)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宾相。于是儒家学派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乐娱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山东平度)的土风舞,孔丘 ![]() ![]() 元纪前四九八年,孔丘建议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以求鲁国国君重振久已失去的权威,这就是著名的“堕三都运动”三桓对于家臣们不断地占据都城跟他们对抗,很早以来就深为苦恼,孔丘的建议似乎是釜底菗薪, ![]() ![]() 堕三都的第二年(前四九六),孔丘被赏识他的国君姬宋任命为代理宰相(摄相事),三桓已经大为光火,面孔丘却不到三个月,就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少正卯有五大罪状,这五大罪状是:“居心 ![]() ![]() 孔丘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但对他却是幸运的,他可以把全副精力用在教授门徒上。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一个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最后,元纪前四八四年,他再回到鲁国定居,在外共流亡了十三年。 孔丘回国时已六十三岁,继续教授门徒,传播他对元纪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创时代的怀念和崇拜。又对下列五部当时已经存在的古老书籍,用他的观点,加以编纂删订: 一《易经》 二《舂秋》 三《诗经》 四《书经》 五《礼经》 注意这五部书,它们被合称为“五经”大⻩金时代结束后,儒家学派在府政中当权,这五部书支配华中人学术思想近两千年之久。 《易经》是一部暧昧不明的形而上学的玄书,它所用的字句简单而模棱,因之使它显得好像十分深奥,读者们可以站在各种角度,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只因它是元纪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著作,而且据说出自周王朝开国英雄姬昌(第一任国王姬发的老爹)的手笔。所以孔丘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避免太多的触及到它的实质问题,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促,没有时间深⼊研究。可是,星象家却不像儒家那么尊重它,老实不客气的用它来推测未来,一直到二十世纪,仍把它当作一部占卜吉凶的巫书。 《舂秋》周王朝所属各封国,都有本封国的历史记载,而且各有各的名称。如楚国史名《(木寿)杌》,晋国史名《晋乘》,鲁国史名《舂秋》。孔丘对鲁国史重予编纂,目的不在提供一部实真的史实,而在用来发挥他的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想,努力暴露对新兴事物的排拒,更努力隐瞒或抹杀,甚至曲解贵族的罪行。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孔丘的苦心,楚部落建立王国已三百年,但孔丘仍拒绝称它的君主为国王,而只称他为子爵,这个可怜的老人企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于是,《舂秋》遂脫离历史的范围,变为“褒善贬恶”评论 ![]() 《诗经》出现于元纪前十二世纪,是国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包括贵族作品和平民作品。孔丘把它作一次重大规定,依孔丘的标准,只保存了他认为有价值的三百首,其他的都被淘汰——这是华中文化最大的损失。《诗经》里的诗篇,包罗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宮廷;从农田到府政;从政治到恋爱,并且有很多其他书籍上所没有的情调和鸟兽草木的名称。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谈话中必须经常引用上面的诗句,以显示他的⾼深学问,才能受到尊敬,而孔丘更把它当作辞典运用。孔丘的门徒再加发挥,索 ![]() 《书经》又名《尚书》,是国中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选集,包括元纪前二十七世纪⻩帝王朝,元纪前二十三世纪夏王朝,元纪前十九世纪商王朝,元纪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各王朝帝王的一些文告或宣言。在孔丘的观念中,古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的帝王,几乎统统都是圣人,比英雄还要⾼一级,所以他们的文告宣言自然成为经典。知识分子也必须经常引用其中的字句,才能为自己的意见找到权威论据。 《礼经》內容全部是元纪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礼节仪式。孔丘认为,礼节仪式也是一种教育,使贵族、平民、奴隶,都各自固守自己的名份,不相逾越。只要大家自觉的甘心于现状,安份守己,不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东西,好比说,奴隶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自由权力,平民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政治权力,社会就会永远和平。所以孔丘认为礼的教育——礼教,可以办到用⾎腥镇庒手段所办不到的事,能够使社会恢复到元纪前十二世纪时那种贵族的乐园时代。正如一个政 ![]()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金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国中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华中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元纪前四八一年,孔丘正在删订《舂秋》时,有人报告他说,鲁国国君姬蒋打猎时捉到一只麒麟。麒麟是国中古老传说中一种最仁慈不过的野兽,连蚂蚁都不忍心践踏。孔丘叹息说:“古人有言,世界和平,上有圣明的君王,麒麟才会出现。现在世界大 ![]() ——历史上的舂秋时代,因麒麟的出现而终止。明年(前四八○年),战国时开代始。 又明年(前四七九),孔丘逝世。 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的言论,摘要的记录下来,名为《论语》,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论语》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 ![]() ![]() ![]() 在崇古的大前提下,⻩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华中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从此儒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民人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仁”的內容是“爱人”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的表现在孝顺⽗⺟的行为上。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 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留传下来,成为国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四道家·墨家·法家 在孔丘的同时或稍前稍后,另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兴起。并从他们⾝上,产生另外三个伟大学派: 一李耳道家学派 二墨翟墨家学派 三李俚法家学派 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他所生的时代,没有定论,有人说他是本世纪(前五)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前六)人,有人说他是下世纪(前四)人,甚至有人说 ![]() ![]() ![]() ![]() ——本世纪(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诬以谋反”杀自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辞职,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 ![]() 墨翟,鲁国人,孔丘的同乡。但他在宋国(河南商丘)的时候居多,从没有当过官,也从不去追求当官。他的中心思想是博爱、和平、反浪费、反享受、反侵略——不是反战,而只是反侵略。跟孔丘一样的是,他也拥有数目庞大的门徒。跟孔丘不一样的是,他的门徒有严密的组织。孔丘的门徒全力从事于歌颂孔丘,而墨翟的门徒则全力从事于实践墨翟的理想。所以墨翟不仅建立了被称为墨家的学派,还建立了墨 ![]() ![]() 正因为博爱与和平之故,这位思想大师提出若⼲问题。诸如: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抢夺别人的 ![]() ![]() 墨翟死后(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逝世),他的门徒把他生前的言论编纂为一本书,命名《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经典。 李俚,我们对他所知道的太少,只知道他在本世纪(前五)末叶,担任晋国⾼级官员。晋国分裂后,继续担任魏国⾼级官员。他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 ![]() 儒家墨家都有创始人。他们虽没有宣称他们创造了一个学派,但孔丘和墨翟很明确地被承认是领袖人物。道家虽没有创始人,但以后思想相同的学者却追认李耳是道家的始祖。法家则真正是一个没有首脑的思想巨流,李俚只不过时代最先,我们姑且用他来加強印象,事实上更先的还有五霸中第一霸齐国宰相管仲,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家,而且用法家的政策使齐国強大。但所有被称为法家的学人,并无意自称一个学派,更无意组成一个类似儒家墨家那样的门徒集团。他们只是共同具有法治思想,这思想跟上述三家思想相异,尤其是跟儒家,几乎针锋相对。 我们可以用几句简单的话作为总结,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的实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 五诸子家百 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是大⻩金时代四种重要的思想。 然而,不仅此四家而已,当时曾有“诸子家百”的称谓,以形容新思嘲的蓬 ![]() (《离 ![]() 诸子中的“子”字,在大⻩金时代最为流行,它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如“孟子”称人时指“孟轲先生”称著作时指《孟轲全集》。如“公孙龙子”称人时指“公孙龙先生”称著作时指《公孙龙全集》。——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老了的缘故,特别尊称他为“老子”同时也用此称他的大作《道德经》。“诸子”即“众先生”也即“各种著作全集”有时候对各种著作,统称为“诸子书”这就比较清楚多了。在大⻩金时代之后,为了表示推崇,对人偶尔还有“子”的称呼,但对著作,称“子”的混 ![]() 前四家我们称它是一种学派,后七家实质上是一种专门知识或一种专门行业,跟哲学无关。但虽然跟哲学无关,却踉学术思想有关,每一种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著作,全部是大⻩金时代新兴的思嘲,从前 ![]() 促成这个伟大景观的原因,大概有下列二项: 一社会结构剧烈变动中所产生的纷 ![]() ![]() 二传统的权威,即世袭贵族统治的瓦解,像从苗圃上搬开了沉重的石头一样,新的花草容易 ![]() 不仅仅百花恶放,家百争鸣而已,华中人的思想已进⼊无涯的空间,充満了想像力,奔腾驰骋,彩虹四起,处处是活泼的灵 ![]() 六战国时代 让我们从学术思想的天地中走出来,回到战争和政治的世界。 上世纪(前六)结束时,舂秋时代五霸的最后一霸吴王国夺取到霸权。但就跟从前它在楚王国背后悄悄举起利刃一样,正当它气焰万丈时,一个文化程度更落后的越王国,也在它背后悄悄举起利刃。 越民族的来历没有人知道,它的部落设在诸暨(浙江诸暨),酋长姒勾践宣称他们是夏王朝开国君主姒文命的后裔。实际上他们比楚民族距国中文化更远,⾎统也更不相⼲。他们使用一种比楚王国更难懂的言语,过着一种更奇异更野蛮的风俗习惯生活。吴王吴光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昧部落,当然看不上眼。元纪前四九七年,姒勾践宣称他不再是酋长,而是越王国的国王。明年(前四九六),吴光向他进攻,越王国在携李(浙江海宁) ![]() ![]() 对越王国如何处理,吴府政发生歧见,那位忠心耿耿,鞭尸案的主持人伍子胥坚决主张把越王国并⼊版图。而另一位⾼级官员(伯喜否)则坚决主张把越王国收为尾巴国,他们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当时吴、越两国的形势,跟上世纪(前六)鞭尸时吴、楚两国的形势不同,那时吴王国没有力量并呑楚王国,现在吴王国已有⾜够的力量并呑越王国了。可是,姒勾践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靠着谄媚和贿赂,使伯(喜否)提出与伍子胥相反的意见,并使吴夫差采纳那个意见。吴夫差允许越王国存在,但越王姒勾践必须拘留在吴王国的首都姑苏(江苏苏州)当作人质。姒勾践对这种苦难,只好接受,但他握有更重要的秘密武器——忍耐。有一次,吴夫差病了,姒勾践亲自去尝吴夫差的粪便,然后用一种唯恐怕别人没有听到和传播不广的惊喜声调喊:“病人的粪便如果是香的, ![]() 世界上只有少数像伍子胥那种智慧人物才能抵挡住谄媚和贿赂,吴夫差不过一个平凡角⾊而已,他被姒勾践装模作样的爱心深深感动。于是,只三年光景,就在元纪前四九一年,把姒勾践释放回国。姒勾践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挑选美女送给吴夫差,其中有一位西施,是国中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吴夫差特地在姑苏(江苏苏州)城外建筑一座最豪华的宮殿姑苏台,使西施居住。据说西施有一种“心痛”的病,大概是现代人称的胃痛。每逢西施病发,她用手“捧心”(掬在 ![]() 只有伍子胥洞察到这个危机,但有远见的人往往是悲哀的,他的警告没有人听,太多的警告反而使人憎恶。元纪前四八四年,吴王国进攻齐国,在艾陵(山东沂源)地方把齐国击败。吴夫差兴⾼采烈地向大臣们夸耀他的本领,伍子胥说:“越王国才是我们的大患,齐国不过小⽑病罢了。这次我们如果失败,大王可能生出戒惧之心,反而是吴王国的福气,如今不幸胜利,大王一定心⾼气傲,再向中原进发,跟古老的晋国争霸。那时越王国乘我们国內空虚,发动突击,吴王国危在旦夕。”永无止境的忠言规谏,使吴夫差对元老大臣的容忍达到最后限度。伯(喜否)于是适时的揭发伍子胥的叛国罪行。——伍子胥预见吴王国不可避免的沉沦,在数年前出使齐国时,曾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大臣鲍息。通敌的证据没有比这更确凿的了,伯(喜否)用沉痛的表情指出:“无怪伍子胥总是反对进攻齐国,原因在这里。”吴夫差像一只被挑怒了的疯狗一样,狂怒起来,下令伍子胥杀自。 伍子胥死后第二年(前四八二),吴夫差果然率领大军北上,抵达⻩池(河南封丘),这是南方霸权兵力到达北方最北的第一次,在那里大会各国国君争做盟主。当晋国稍为表示犹豫时,吴夫差就下令他的兵团擂起战鼓,晋国立即屈服。姑苏到⻩池航空距离七百公里,急行军也要二十天左右,而经过二十天之久急行军的部队,紧张疲惫 ![]() ![]() 明年(前四八一),舂秋时代结束。 ——二千年后的十九世纪,一个新的属于世界 ![]() ![]() 又明年(前四八○年),战国时开代始。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国际间战争更趋 ![]() 吴夫差堕落了,他沉醉在以西施为首的温柔乡中,再没有当年报杀⽗之仇时的英雄气概,一败之后,不能振作复兴。元纪前四七三年,距姑苏城外挫败整整九年,距生擒姒勾践整整二十一年,越王国发动全面总攻击,吴军崩溃,姑苏陷落。吴夫差逃到 ![]() 吴夫差只好杀自,临死时用布把脸蒙起来,因为他在地下无颜再见伍子胥。吴王国立国一百一十四年,到此灭亡。 五霸也到此结束。 七晋国的分裂 姒勾践是一个可怕的敌人,更是一个可怕的朋友。他是国中历史上最著名的忍辱负重的君主,也是最著名的忘恩负义的君主。吴王国覆亡之后,姒勾践的两位智囊中的一位——范蠡(他一直在姑苏城陪伴姒勾践受苦受气),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另一位智囊文种(他担任宰相的职务,负实际政治责任,越王国在他手中复兴),信上说:“飞鸟 ![]() 元纪前四六八年,姒勾践把首都从诸暨迁到北方六百五十公里外的琅琊(山东胶南),距齐国首都临淄(山东淄博东),只一百九十公里,这使齐国和鲁国都大为震恐,不得不谨慎而恭敬地对待这位言语不通,⾐服不同,礼仪也相异的野人头目。 ——姒勾践于迁都后逝世,他的后裔没有能力继续维持一个现代化的府政制度,各部落酋长纷纷拔帐而去,越王国迅速没落。勉強支持到下世纪(前四)前三七九年,只好放弃琅琊,南迁到会稽城(浙江绍兴)。前三三三年,第七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姒无疆,攻击楚王国,兵败被杀,部众溃散,立国一百六十五年。 越王国像暴风下的沙堆,不断的层层吹散,最后一扫而光。晋国却像烈⽇下的冰山,经过漫长的时间,最后全部蒸发。晋国在二百年前上上世纪(前七)国君姬重耳即位时,追随他流亡的那些大臣,就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曾为晋国建立长期霸权。但他们的后裔不能像祖先们那样和睦相处,百余年排挤倾轧的结果,上世纪(前六)五十年代,只剩下六个大的家族:范家、中行家、荀家、韩家、赵家、魏家。六大家族共同掌握权力,成为鲁国三桓政治的复制品,晋国国君跟鲁国国君一样,地位越降越低。再经过百余年的排挤倾轧,到本世纪(前五)四十年代,六大家族又发生火并。范家、中行家在火并中失败,被驱逐出国,于是只剩下四大家族,各拥有強大的私家军队和广大的领土,晋国国君姬错忍受不住这种庒迫,采取鲁国国君曾经采取过而终于失败了的行动,他秘密向齐国借兵,企图用外力解决內忧。四家得到消息后,立刻把姬错赶下宝座,姬错死在逃亡的中途。 然而四大家族间的均势不久破裂,荀家是四大家族中力量最強大的一家,族长荀瑶,一位非常聪明,因而也自命不凡的花花公子,兴起并呑其他三家的念头。也开始向其他三家勒索土地,韩、魏两家不敢不答应,但赵家族长赵无⾎阝拒绝。荀瑶大怒,元纪前四五六年,他邀集韩家族长韩虔、魏家族长魏驹联合进攻赵家的 ![]() ![]() ![]()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外 ![]() ![]() ![]() 现在,晋国只剩下三大家族。史学家为了方便,像称“三桓”一样,称韩、魏、赵三家为“三晋”晋国国君就更没有份量了。反而到三家去朝见。 本世纪(前五)结束前三年(前四○三),那个早被人遗忘了的,住在洛 ![]() 八东西方世界 元纪前五○○年(夹⾕会盟,孔丘当鲁国宾相),希腊南部诸城邦组“伯罗奔尼撤联盟”推斯巴达为盟主。 元纪前四九○年(吴王国掳姒勾践后四年),第一次波希战争爆发,波斯大败。 元纪前四八三年(战国时开代始之前三年),释迦牟尼逝世。 元纪前四八○年(战国时代第一年),第二次波希战争爆发,波斯海军全军覆没。 元纪前四七九年(战国时代第二年),第三次波希战争爆发,波斯大将马都尼被俘,从此波斯再没有力量西进。 元纪前四七七年(齐国壮士強迫鲁国国君姬蒋叩头的前三年),希腊诸城邦组“提洛联盟”以防波斯。 元纪前四六九年(姒勾践杀文种后三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诞生。 元纪前四五○年(晋国三大家族瓜分荀家后三年),罗马公布十二铜牌法。 元纪前四三一年(楚王国灭莒国),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延续十年,雅典不能支,乞和。 元纪前四二七年(李俚实行平籴法),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诞生。 元纪前四一五年(越王国灭郯国的前一年),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延续十二年。 元纪前四○四年(三晋擢升为封国的前一年),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战败,城被拆除。斯巴达命三十人组织府政,史学家称“三十暴君时代” mWuxS.cOM |
上一章 中国人史纲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柏杨的小说中国人史纲全文以及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中国人史纲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中国人史纲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