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16074 |
上一章 卷三十 下一章 ( → ) | |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长孙无忌,字辅机。 ![]() ![]()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芽,败不旋踵 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遂俱⼊⽩王,请先事诛之,王未 许。无忌曰:“大王以舜何如人?”王曰:“浚哲文明,为子孝,为君仁,又何议 哉?”对曰:“向使浚井弗出,得为孝乎?涂廪弗下,得为仁乎?大杖避,小杖受, 良有以也。”王未决。事益急,乃遣无忌 ![]() ![]() ![]() 或有言无忌权太盛者,帝持表示无忌曰:“我与公君臣间无少疑,使各怀所闻 不言,斯则蔽矣。”因普示君臣曰:“朕子幼,无忌于我有大功,视之犹子也。疏 间亲、新间旧之谓不顺,朕无取焉。”无忌亦自惧贵且亢,后又数言之,遂解仆 ![]() 帝 ![]() ![]() ![]() 太子承乾废,帝 ![]() ![]() ![]() ![]() ![]() 帝尝从容问曰:“朕闻君圣臣直,人常苦不自知,公宜面攻朕得失。”无忌曰: “陛下神武圣文,冠卓千古, ![]() ![]()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卧內,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 言。翌⽇,与遂良⼊受诏,顾遂良曰:“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尔辅政,勿令谗毁 者害之。”有顷,崩。方在离宮,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 下,宜速即位。”因秘不发丧,请还宮。 太子即位,是为⾼宗。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固辞 尚书省,许之。帝 ![]() ![]()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 ![]() ![]() ![]() ![]() ![]() 初,无忌与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帝亦宾礼 老臣,拱己以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既二后废立计不合,奷臣 ![]()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初,无忌自作墓昭陵茔中,至是许还葬。 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其以裔孙钧为 猗氏令。” 无忌从⽗敞,字休明。隋炀帝为晋王,敞以库直从畋骊山,王凌危逐鹿,谏曰: “大王冒垂堂, ![]() 从⽗弟 ![]() ![]() ![]() 子诠,尚新城公主。诠女兄为韩瑗 ![]() ![]() ![]() ![]() 无忌族叔顺德。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祖亲厚。太 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 授统军,从平霍邑、临汾、绛郡有功。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通将奔洛 ![]() ![]() 李孝常谋反,坐与 ![]() 褚遂良,字登善,通直散骑常侍亮子。隋大业末,为薛举通事舍人。仁杲平, 授秦王府铠曹参军。贞观中,累迁起居郞。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 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 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十五年,帝将有事太山,至洛 ![]() ![]()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 “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 曰:“朕有不善,卿必记琊?”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刘洎曰:“使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 败,以为元⻳,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 亦 ![]() 是时,魏王泰礼秩如嫡,群臣未敢谏。帝从容访左右曰:“方今何事尤急?” 岑文本泛言礼义为急,帝以不切,未领可。遂良曰:“今四方仰德,谁弗率者?唯 太子、诸王宜有定分。”帝曰:“有是哉!朕年五十,⽇以衰怠,虽长子守器,而 弟、支子尚五十人,心常念焉。自古宗姓无良,则倾败相仍,公等为我简贤者保傅 之。夫事人久,情媚 ![]()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 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刺史, 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故汉宣帝曰:‘与我共治,惟良二千 石乎。’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噤,养成德 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昔东汉明、章诸帝,友爱子弟,虽各有国,幼者率留京 师,训饬以礼。讫其世,诸王数十百,惟二人以恶败,自余餐和染教,皆为善良。 此前事已验,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太子承乾废,魏王泰间侍,帝许立为嗣,因谓大臣曰:“泰昨自投我怀中云: ‘臣今⽇始得为陛下子,更生之⽇也。臣惟有一子,百年后,当杀之,传国晋王。’ 朕甚怜之。”遂良曰:“陛下失言。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陛下 昔以承乾为嗣,复宠爱泰,嫡庶不明,纷纷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 帝泣曰:“我不能。”即诏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与遂良等定策立晋王为皇太子。 时飞雉数集宮中,帝问:“是何祥也?”遂良曰:“昔秦文公时,有侲子化为 雉,雌鸣陈仓,雄鸣南 ![]() ![]() ![]() 薛延陀请婚,帝己纳其聘,复绝之。遂良曰:“信为万事本,百姓所归。故文 王许枯骨而不违,仲尼去食存信,贵之也。延陀,曩一俟斤耳。因天兵北讨, ![]() 帝 ![]() ![]() 帝既平⾼昌,岁调兵千人往屯,遂良诵诤不可,帝志取西域,寘其言不用。西 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帝于寝宮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 ![]()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 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 ![]() 帝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及遂良人。或谓无忌当先谏,遂良 曰:“太尉,国元舅,有不如意,使上有弃亲之讥。”又谓勣上所重,当进,曰: “不可。司空,国元勋,有不如意,使上有斥功臣之嫌。”曰:“吾奉遗诏,若不 尽愚,无以下见先帝。”既⼊,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 ![]() ![]() 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遂良內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 曰:“往者承乾废,岑文本、刘洎奏东宮不可少旷,宜遣濮王居之,臣引义固争。 明⽇仗⼊,先帝留无忌、玄龄、勣及臣定策立陛下。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 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 发哀大告,內外宁谧。臣力小任重,动贻伊戚,蝼螘余齿,乞陛下哀怜。”帝昏懦, 牵于武后,讫不省。岁余,卒,年六十三。 后二岁,许敬宗、李义府奏长孙无忌逆谋皆遂良驱煽,乃削官爵。二子彦甫、 彦冲流爱州,杀之。帝遣诏听其家北还。神龙中,复官爵。德宗追赠太尉。文宗时, 诏以遂良五世孙虔为临汝尉。安南观察使⾼骈表遂良客窆爱州,二男一孙祔。咸通 九年,诏访其后护丧归葬 ![]() 遂良曾孙璆,字伯⽟,擢进士第,累拜监察御史里行。先天中,突厥围北庭, 诏璆持节监总督诸将,破之。迁侍御史,拜礼部员外郞。而气象凝 ![]() 韩瑗,字伯⽟,京兆三原人。⽗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其 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 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 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郞袭爵。永徽三年,迁⻩门侍 郞。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雪泣言曰: “皇后乃陛下在籓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复谏曰: “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赫赫 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食乎!” 帝大怒,诏引出。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 向⽇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 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 “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琊?”瑗曰:“遂良,社 稷臣。苍蝇点⽩,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 ![]()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 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神 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內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宮, 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 ![]() 来济,扬州江都人。⽗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 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 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 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郞。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郞,⾼其 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郞,兼弘文 馆学士,监脩国史。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 ![]()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天下,宜择礼义名家、 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 其福如彼;成帝纵 ![]()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 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曰:‘请遗天下⾐。’公曰: ‘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舂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 ⾐。’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 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 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 死,今当以⾝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轜还 乡。 初,济与⾼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宣城石仲览家,仲览衍于财,有器识,待 四人甚厚。私相与言志,处俊曰:“愿宰天下。”济及智周亦然。处约曰:“宰相 或不可冀,愿为通事舍人⾜矣。”后济领吏部,处约始以瀛州书佐⼊调,济遽注曰 “如志”遂以处约为通事舍人。后皆至公辅云。 济异⺟兄恒,上元中,为⻩门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本骁将,而恒、济俱 以学行称,相次知政事。时虞世南子昶无才术,历将作少匠、工部侍郞,主工作。 许敬宗曰:“护儿儿作相,世南男作匠,文武岂有种琊?”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李勣为都督, 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徙⽩⽔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郞。 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累迁中书侍郞。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 子右庶子。⾼宗 ![]() ![]() 义琰改葬其先,使舅家移茔而兆其所。帝闻,怒曰:“是人不可使秉政。”义 琰惧,以疾乞骸骨,迁银青光禄大夫,听致仕,乃归田里。公卿以下悉祖饯通化门 外,时人比汉疏广。垂拱初,起为怀州刺史,自以失武后意,辞不拜,卒。 子巢,幼豪俊,善骑 ![]() ![]() 义琰从祖弟义琛。义琛擢进士第,历监察御史。贞观中,文成公主贡金,遇盗 于岐州,主名不立。太宗召群御史至,目义琛曰:“是人神情慡拔,可使推捕。” 义琛往,数⽇获贼。帝喜,为加七阶。初,义琰使⾼丽,其王据榻召见,义琰不拜, 曰:“吾,天子使,可当小国之君,奈何倨见我?”王祠屈,为加礼。及义琛再使, 亦坐召之,义琛匍匐拜伏。时人由是见兄弟优劣。 累迁刑部侍郞。为雍州长史,时关辅大饥,诏贫人就食商、邓,义琛恐流徙不 还,上疏固争。左迁黎州都督,终岐州刺史。 子绾,为柏人令,有仁政,县为立祠。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弘,为隋江都宮副监,大业末,为陈棱所杀。 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 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郞。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藁,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郞。⾼ 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 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鹓鹭,岂雍州 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 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 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 仪曰:“皇后专恣,海內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 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 王时,仪为谘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 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 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 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门侍郞、岐州刺史、天⽔郡公,以礼改葬。 赞曰:⾼宗之不君,可与为治琊?內牵嬖 ![]() ![]() 部分译文 长孙无忌字辅机,秉 ![]() ![]() 皇太子李建成投毒暗害秦王,秦王中毒病重,全秦王府都感到凶险惊骇。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灾祸已露出苗头,很快就要爆发了。成就大业的人不拘小节,这是周公姬旦杀掉管叔、流放蔡叔的原因。”于是一起进府禀告秦王,请求抢先杀掉李建成,秦王不答应。长孙无忌说“:大王认为虞舜是怎样的人?”秦王说:“他智慧深邃,经天纬地,光照四方。做儿子孝顺,做国君仁德,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长孙无忌接着说“:当初假使虞舜掏井出不来,能讲孝心吗?填塞仓库裂 ![]() ![]() ![]() ![]() ![]() 突厥的颉利可汗与唐朝结盟后发生了政治动 ![]() 有人向太宗上表说长孙无忌权力太大,太宗把表奏给他看,说“:我与您君臣之间没有一点猜疑,如果各人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这就会受蒙蔽了。”因此向所有朝臣挑明说:“我的儿子年幼,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把他看得跟我儿子一样重要。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新朋友离间老朋友是不合情理,我不会听取。”长孙无忌自己也害怕地位太⾼,长孙皇后又多次向太宗谈到这事,于是免去了他右仆 ![]() ![]() 由于他文武双全,因此我任他为宰相,您诸位谁不说是这样呢?”长孙无忌坚决辞让,太宗下诏书答复说:“⻩帝轩辕得到力牧,成为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成为三王中的第一王;齐桓公得到管仲,成为五霸中的第一霸;我得到您,就平定了天下。希望您不要推让!”太宗又想起跟他同生死共患难的往事,依靠他避免了危险,就写了《威凤赋》送给他,以此比拟他的功劳。 太宗想让功臣们都世世代代袭任刺史职位,贞观十一年(637),便下诏书给有关官员说:“我靠神灵的保佑,贤臣的辅佐,战胜了许多危难,使得天下太平。 时势艰难靠大家共同出力,天下定安由一人独享其利,我是不愿这样⼲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诸侯,虽然名称不同,但监督统领的职份是一样的。长孙无忌等人 ![]() 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宗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还没有决定,在两仪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责力商议立太子的事,因而说:“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弟弟,不知立谁为太子,我心里烦 ![]() 的职位就是从这时才有的。太宗又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暗中争辩才没有这样做。太宗征讨⾼丽,诏令长孙无忌代理侍中职务。回朝后,请求辞去太子太师的职务,太宗听从他的意见,免去了太子太师职务,让他⾝居京城而任扬州都督。 太宗曾亲切地对长孙无忌说“:我听说国君圣明则臣子就刚直,人常常苦于不了解自己,你应该当面批评我的过失。”长孙无忌说“:陛下的文治武功超过千古帝王,禀 ![]() ![]() ![]() 刘洎坚強正派,他说的话都有益处,不轻易对人许诺,能自己弥补不⾜。马周敏锐正直,评判人物,出以公心,他办事都令人満意。褚遂良刚強正直,光明磊落,有学问谋略,竭尽忠诚亲近我,像小鸟绕着人飞,自然让我加倍喜爱。长孙无忌回答问题机警敏锐,会避嫌疑,在古人中,也没有比得上的,但不擅长统帅军队打仗。”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长孙无忌到卧室內,伸手摸着他的脸,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 ![]() ![]() 太子登皇帝位,这就是⾼宗。提升长孙无忌为太尉、检校中书令,还是主持门下、尚书二省政务。长孙无忌坚决辞去尚书省职务,⾼宗答应了。⾼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坚持说不行。 ⾼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亲又到他家申述请求。许敬宗多次劝说他,长孙无忌都严词厉⾊拒绝了。 ⾼宗后来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说明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是一定要立她的原因。长孙无忌多次劝谏无效,就说:“先帝把您托付给遂良,希望陛下听听他的意见。”褚遂良极力说不行,⾼宗仍然不听。 武昭仪立为皇后以后,因为长孙无忌接受了赏赐却不帮助自己,怀恨在心。 许敬宗猜到武后的心思,暗中指使洛 ![]() ![]() ![]() ⾼宗犹豫不决,又下令审核。第二天,许敬宗说长孙无忌造反的证据清楚得很,请求逮捕他。⾼宗哭着说“:舅⽗果然这样,我决不忍心杀他,不然,后世将怎样评价我?”许敬宗说:“汉文帝的舅⽗薄昭,保护文帝从代地回朝登上帝位有功,后来犯了杀人罪,文帝怜惜他又怕扰 ![]() ![]() ![]() 于是下令削去官爵封地,给予扬州都督一品官的俸禄流放到黔州,由扬州派兵护送。把他任秘书监的儿子长孙冲等人流放到岭南,把他任渝州刺史的堂弟长孙知仁降职为翼州司马。几个月后,又诏令司空李责力、中书令许敬宗、侍中辛茂将等人复查谋反案件。许敬宗命令大理正堂袁公瑜、御史宋之顺等人到黔州用酷刑审讯。长孙无忌上吊自缢,儿子长孙冲免去死罪,杀死了同族的侄儿长孙祥,把同族的弟弟长孙思流放到檀口,服丧一年时间的亲族大都被降职流放。 当初,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把天下安危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宗永徽年间的政治有太宗贞观之治的风范。⾼宗也尊敬老臣,恭敬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法纪的设立和推行,是这两个人全力维持的结果。到了为两个皇后的废立意见不合⾼宗的心意后,奷臣乘机暗中设计陷害他,⾼宗昏庸,听信谗言,长孙无忌终于被害死,从此后政权被武氏家族夺去,唐朝差点亡国。 ⾼宗上元元年(674),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让他的孙子长孙无翼继承封爵。当初,长孙无忌在昭陵墓地为自己预建了坟墓,到这时才允许迁葬回来。文宗李昂开成三年(838),下诏书说“:阅读本朝史料,每当读到有关太尉长孙无忌的事情,总是掩卷叹息。就让他的后代孙子长孙钧任猗氏县令吧。”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其⽗上官弘,隋朝时任江都宮副监,大业末年(617),被陈陵杀掉。当时上官仪还年幼,被⾝边侍候的人隐蔵起来,得以免遭不幸,假冒僧徒潜伏。后渐渐精于文章之学,涉猎遍及最古之书。贞观初年(627),考中进士,朝廷征招他任弘文馆直学士。后来晋升为秘书郞。太宗撰著文辞,往往将文稿送给上官仪看;赐宴臣下,上官仪无不参与。又转任起居郞。 ⾼宗就位,他任秘书少监,升任西台侍郞、同东西台三品。当时任用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有人怀疑这不是迁升,上官仪说:“这不过是鄙陋无知的人的议论罢了。御史是在宮殿內供职,地位近于舜帝时的重臣夔与龙,置⾝于朝官的班列之中,难道是雍州的佐吏僚属之职能比拟的吗?”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公正之言。上官仪长于做诗。他的诗绮丽多彩、柔婉华美。到了他地位⾼贵显赫时,人们往往仿效他的诗风,被人称为“上官体” ⾼宗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与梁王李忠的案件有牵连,判死罪投⼊监牢,他的家财被充公、亲属沦为奴婢。起先,武后得志,因而牵制⾼宗,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宗忍受不了;她又勾结道士使用符咒谋求成功,被宦官王伏胜告发。 ⾼宗因此大怒,要将武后废为平民,召见上官仪一同商议,上官仪说:“皇后独断专行,恣意行事,朝野上下已失人望,应当废黜她以顺应人心。”⾼宗让他草拟诏书。內宮侍臣急忙跑去通告武后,武后主动申诉辩解,⾼宗后悔;又怕武后怨怒愤恨自己,于是说:“这是上官仪教我这样做的。”武后因此对上官仪深恶痛绝。 原先,李忠做陈王时,上官仪任咨议,与王伏胜同在王府。这时,许敬宗诬陷上官仪与李忠谋反,这是武后的旨意。自从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继被残害,公卿大臣没有敢再坚持公论的人,惟独上官仪奉献忠诚,灾祸能不很快降临到他头上?自此国政归于武后,而⾼宗也无所作为了。 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历任周王府属官,也被杀。上官庭芝的女儿婉儿,中宗时是宮中的昭容,因而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追赠上官庭芝为⻩门侍郞、岐州刺史、天⽔郡公,按追赠职位的礼仪重行安葬。 MwuXs.coM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欧阳修、宋祁等的小说新唐书全文以及新唐书无删减阅读,新唐书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新唐书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