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梁书 作者:姚思廉 | 书号:10192 时间:2017/3/26 字数:8385 |
上一章 卷五十二 下一章 ( → ) | |
止⾜ 顾宪之 陶季直 萧视素 《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 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传》曰:“知⾜不辱,知止不殆。”然则不知夫进退, 不达乎止⾜,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古人之进也,以康世济务也,以弘道厉俗也。 然其进也,光宠夷易,故愚夫之所⼲没;其退也,苦节艰贞,故庸曹之所忌惮。虽 祸败危亡,陈乎耳目,而轻举⾼蹈,寡乎前史。汉世张良功成⾝退,病卧却粒,比 于乐毅、范蠡至乎颠狈,斯为优矣。其后薛广德及二疏等,去就以礼,有可称焉。 鱼豢《魏略-知⾜传》,方田、徐于管、胡,则其道本异。谢灵运《晋书-止⾜传》, 先论晋世文士之避 ![]() ![]() ![]()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抃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 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郞、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 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 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 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奷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 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 ![]() 迁车骑功曹、晋熙王友。齐⾼帝执政,以为骠骑录事参军,迁太尉西曹掾。齐 台建,为中书侍郞。齐⾼帝即位,除衡 ![]() ![]() ![]() ![]() 还为太尉从事中郞。出为东中郞长史、行会稽郡事。山 ![]() 迁给事⻩门侍郞,兼尚书吏部郞中。宋世,其祖觊之尝为吏部,于庭植嘉树, 谓人曰:“吾为宪之种耳。”至是,宪之果为此职。出为征虏长史、行南兗州事, 遭⺟忧。服阕,建武中,复除给事⻩门侍郞,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太子中庶子, 领吴邑中正。出为宁朔将军、临川內史;未赴,改授辅国将军、晋陵太守。顷之遇 疾,陈解还乡里。永元初,征为廷尉,不拜,除豫章太守。有贞妇万晞者,少孀居 无子,事舅姑尤孝,⽗⺟ ![]() 中兴二年,义师平建康,⾼祖为扬州牧,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至,⾼祖已 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 资无担石。及归,环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临终为制,以敕其 子曰: 夫出生⼊死,理均昼夜。生既不知所从来,死亦安识所往。延陵所云“精气上 归于天,骨⾁下归于地,魂气则无所不之”良有以也。虽复茫昧难征,要若非妄。 百年之期,迅若驰隙。吾今豫为终制,瞑目之后,念并遵行,勿违吾志也。 庄周、澹台,达生者也;王孙、士安,矫俗者也。吾进不及达,退无所矫。常 谓中都之制,允理惬情。⾐周于⾝,示不违礼;棺周于⾐,⾜以蔽臭。⼊棺之物, 一无所须。载以輴车,覆以耝布,为使人勿恶也。汉明帝天子之尊,犹祭以杅⽔脯 糗;范史云烈士之⾼,亦奠以寒⽔⼲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丧易宁戚, 自是亲亲之情;礼奢宁俭,差可得由吾意。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 有凭耳。朔望祥忌,可权安小 ![]() ![]() 所著诗、赋、铭、赞并《衡 ![]() 陶季直,丹 ![]()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 ![]() ![]() ![]() 齐初,为尚书比部郞,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 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 ![]()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郞, 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 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 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 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郞,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门侍郞。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 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 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 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萧视素,兰陵人也。祖思话,宋征西仪同三司;⽗惠明,吴兴太守;皆有盛名。 视素早孤贫,为叔⽗惠休所收恤。起家为齐司徒法曹行参军,迁著作佐郞、太子舍 人、尚书三公郞。永元末,为太子洗马。梁台建,⾼祖引为中尉骠骑记室参军。天 监初,为临川王友,复为太子中舍人、丹 ![]() ![]() ![]() ![]() 史臣曰:顾宪之、陶季直,引年者也,萧视素则宦情鲜焉。比夫怀禄耽宠,婆 娑人世,则殊间矣。 译文 《易》说:“‘亢龙有悔’的‘亢,字的意义,是指衹知道仕进,却不知道退隐;祇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进退存亡的道理而能不失正道,恐怕衹有圣人吧!”《传》中说:“知⾜就不会受辱,知止就不会有危险。”按这样说,不知道进退,不通达知止知⾜的道理,受辱的困窘,危险的处境,很快就会来临了。古人的仕进,是为了济助世人治理天下,古人的退隐,是为了弘扬正道 ![]() ![]() ![]() ![]() ![]() ![]() ![]()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他的祖⽗顾觊之,宋时任镇军将军、湘州刺史。 还未満二十岁,顾宪之就被本州辟为议曹从事,举秀才,积功迁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郞,抚军主簿。元霉年间,顾宪之任建康令。当时有人偷牛,偷的牛被牛主认出,偷牛的人也说牛是自己的,两方面的言辞证据都差不多,前任的县令没有谁能断决这个案子。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核案件的材料,然后对双方说:“用不着多讲,我想到解决的办法了。”于是顾宪之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随任牛去什么地方。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顾塞主揭露隐蔵在暗处的奷人坏事,很多像这类事那样聪明果断,当时人称他为神明。至于对待朝廷权贵显要的私下请托,他毫不阿谀顺从,对于手下官员的贪脏残暴,他毫不放纵姑息,全都 ![]() ![]() 顾宪之迁任车骑功曹,晋熙王友。齐⾼帝执掌朝廷大权,命顾宪之任骠骑绿事参军,迁任太尉西曹掾。齐王台府建立之后,顾宪之任中书侍郞。齐⾼帝登上帝位,顾宪之被除授为衡 ![]() ![]() ![]() ![]() ![]() 顾宪之回京任太尉从事中郞。又出京任束中郞长史、行会稽郡事。山 ![]() ![]() 顾宪之迁任南中郞巴陵王长史,加建威将军、行南豫、南兖二州事。当时司徒竟陵王在宣城、临成、定陵三县 ![]() 顾宪之迁任给事⻩门侍郞,兼尚书吏部郞中。还在宋代的时候,顾宪之的祖⽗顾觊之曾任吏部尚书,他任职时在官府庭院中种下一排橘树,并且对人说:“这树是我为宪之种的。”到这时候,顾宪之果然在吏部任职。顾宪之又出京任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因⺟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守丧期満之后,建武年间,他又被任命为给事⻩门侍郞,领步兵校尉,还未行拜授之礼,接着就迁任太子中庶子,领吴邑中正。又出京任宁朔将军、临川內史,还未去赴任,又改授辅国将军、晋陵太守。不久,顾宪之患病,他陈奏有病,解职回到家乡。永元初年,顾宪之被征为廷尉,他未接受造一职务,又被任命为豫章內史。豫章有个名叫万晞的贞节妇人,年轻时就失去丈夫孀居,没有子女,她事奉公婆特别孝敬,但⽗⺟想 ![]() 中兴二年,讨伐齐东昏侯的义军平定了建康,⾼祖任扬州牧,征召顾宪之任别驾从事史。等到顾宪之赶到京城,⾼祖已经接受齐的挥让,登上帝位。顾宪之因为中风,病情渐渐严重,因此坚决请求返回家乡吴县。天监二年,朝廷派人就在顾宪之家中拜授他为太中大夫。顾宪之虽多次担任郡的长官,但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到他回到家乡,家徒四壁,因此免不了遭受饥寒。天监八年,顾宪之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四岁。临终的时候,顾宪之预先写好对丧葬礼制的嘱咐,告诫自己的儿子说: 从出生到死去,逭道理如同昼夜的变化。既然不知道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哪能知道死后往什么地方去。延陵说的“人死之后,精气上升回归上天,骨⾁向下回归大地,魂气就什么地方都能去”实在是有原因的。虽然这种说法茫昧难以理解,很难得到验证,但应当不是虚妄的。人的一生飞快地就会逝去,如同⽩驹过隙。我现在预先写好对丧葬礼仪的嘱咐,我瞑目之后,希望你们全都遵照我的嘱咐办事,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庄周、澹台灭明,是参透人生、不为世事牵累的人;杨王孙、皇甫士安,是以自己的行为矫正世风的人。我进不能达到不为世事牵累的境界,退则对世风没有什么矫正。我常常说,孔子在中都制定的丧葬礼仪,既合乎天理,又能満⾜人们思亲敬亲之情。死后,⾐服可以包住⾝体,以示不违背礼法;棺木能够盛下尸⾝⾐物,⾜以遮蔽臭气就可以了。放进棺木的其他东西,一样也不需要。下葬时用椭车装运棺木,用耝布覆盖棺木,为的是不要使人厌恶。汉明帝是尊贵的天子,还提出衹要杯⽔⼲⾁⼲粮祭奠;范史垩是名声很⾼的有 ![]() ![]() ![]() 顾宪之着的诗、赋、铭、赞以及《衡 ![]() 陶季直,丹 ![]() 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愍祖很喜爱他,认为他有异于常人的气质。陶愍祖曾经拿四封银子陈放在自己面前,命孙子们各人去取。当时陶季直刚刚四岁,衹他一个人不取银子。有人间他不取银子的原因,陶季直说:“假如祖⽗有赏赐,应当先给⽗亲和叔伯,不应当直接给予孙辈,因此我不拿取银子。”陶愍祖听到这话,更对他的气质和聪慧感到惊奇。陶季直五岁时⺟亲去世,他如同成人那样哀痛伤心。起初,他⺟亲还未生病的时候,就命他出家为僧,⺟亲死后,家人才把他赎回来,陶季直抱着⺟亲的尸体哀恸号哭,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悲伤感动。 长大成人之后,陶季直爱好学习,追求荣华名利之心淡薄。他初出仕被任命为桂 ![]() ![]() 齐代初年,陶季直任尚书比部郞,当时褚渊任尚书令,与陶季直一向 ![]() ![]() ![]() 陶季直迁任太尉记室参军。又出京任冠军司马、东莞太守,他任职期间东莞郡被称为清静定安。陶季直回京被任命为散骑侍郞,领左卫司马,转任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齐明帝任宰相,他诛除异己,陶季直不肯曲意奉承,齐明帝很是忌惮他,于是让他出京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朝中属官担任边城职务,读书人为官很少有这样的任命。有人劝陶季直到齐明帝那儿上门道歉。齐明帝接见陶季直之后,就把他留在京城,任命他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接着迁任建安太守。陶季直施政崇尚清静,百姓感到安适。陶季直又回京任中书侍郞,迁任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王台府建立,陶季直迁任给事⻩门侍郞。陶季直常常说,当官到了有二千石俸禄的职务,一生的愿望算是全实现了,不要再去追求人世的荣华富贵,于是以有病为由辞职回乡。天监初年,朝廷派人就在他家拜授他为太中大夫。⾼祖说:“梁据有天下,可是却见不到这个人。”天监十年,陶季直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五岁。 陶季直一向生活清苦,无人能和他相比,又离官隐居十多年,到他死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殡殓他,听到逭事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 ![]() 萧视素,兰陵人。他的祖⽗萧思话,宋时追赠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亲萧惠明,任吴兴太守。他祖⽗、⽗亲都有很大的名声。 萧视素很早就失去⽗亲,家中贫苦,被叔⽗萧惠休收养。他初出仕任齐司徒法曹行参军,迁任著作佐郞,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郞。永元末年,萧视素任太子洗马。梁王台府建立,⾼祖选拔他为中尉骠骑记室参军。天监初年,萧视素任临川王友,又再任太子中舍人,丹 ![]() 萧视素 ![]() ![]() ![]() ![]() ![]() 史臣曰:顾宪之、陶季直算是以退隐来延年益寿的人,萧视素却是对做官缺少热情的⼊,和那些怀念俸禄,沉溺在恩宠之中,在人世间奔忙劳碌的人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MwUxs.Com |
上一章 梁书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姚思廉的小说梁书全文以及梁书无删减阅读,梁书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梁书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