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未删减无删减阅读
|
![]() |
|
木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7811 |
上一章 宋纪九十六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讳桓,徽宗长子,⺟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定王;政和三年正月,加太保;五年二月乙巳,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开封牧;庚申,受內禅。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正月,丁卯朔,受群臣朝贺,退,诣龙德宮,贺道君皇帝。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 金监军宗望使奏于金主曰:“自郭药师降,益知宋之虚实,请以为燕京留守。及董才降,益知宋之地里,请任以军事。”金主俱赐姓完彦氏,皆给以金牌。 戊辰,金宗弼取汤 ![]() 初,金人至邯郸,遣郭药师为前驱,付以千骑,药师求益,复以千骑与之。药师疾驰三百里,质明,遂至浚,具言州县无备。其后金人邀取金缯、暴掠宮噤事,皆药师导之也。 己巳,下诏亲征,令有司并依真宗幸澶渊故事。命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许便宜从事;兵部侍郞李纲、知开封府聂山为参谋官,团结兵马于殿前司。 诏“自今除授黜陟及恩数等事,并参酌祖宗旧制。”罢內外官司局所一百五处。 以吴敏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李棁同知枢密院事。 是⽇,闻浚州不守,夜漏二鼓,道君车驾东幸,出通津门。 硃勔放归田里。责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永州安置。赐李彦死,仍藉其家赀。 庚午,以兵部侍郞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同知枢密院李棁副之,聂山为随军转运使。 时从官以边事求见者,皆非时赐对。纲侍班延和殿中,适宰执奏事,议 ![]() ![]() ![]() ![]() ![]() ![]() ![]() ![]() 辛未,御宣德门,百官将士班楼前起居。帝降辇劳问将士,命李纲、吴敏叙金人渝盟, ![]() 太宰兼门下侍郞⽩时中罢,以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郞,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郞,赵野为门下侍郞,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郞,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 壬申,金人渡河。 遣使督诸路勤王兵⼊援。 太学生陈东上书曰:“臣窃知上皇已幸亳社,蔡京、硃勔⽗子及童贯等统兵二万从行。臣深虑此数贼遂引上皇迤逦南渡,万一变生,实可寒心。盖东南之地,沃壤数千里,其监司、州县官,率皆数贼门生,一时奷雄豪強及市井恶少,无不附之。近除发运使宋奂,是京子攸 ![]() ![]() 癸酉,金宗望军至京城西北,屯牟驼冈。天驷监刍⾖山积,异时郭药师来朝,得旨打球于其间,金人兵至,径趣其所,药师导之也。自金骑叩河,梁方平焚桥而遁,金人不得遽渡,取小舟能容数人者以济,凡五⽇,骑兵方绝,步兵犹未集也;旋济旋行,无复队伍。既据牟驼冈,获马二万匹,笑谓沈琯曰:“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宁河,我辈岂得渡哉?” 是⽇,金人攻宣泽门,以火船数十顺流而下。李纲临城,募敢死士二千人,死布拐子城下,火船至,摘以长钩,投石碎之;又于中流排置杈木,及运蔡京家山石叠门道间,就⽔中斩获百馀人,迨旦始定。 自帝御楼之后,方治都城四壁守具,以百步法分兵备御,每壁用正兵万二千馀人,而保甲、居民、厢军之属不与焉。修楼橹,挂氈幕,安砲座,设弩 ![]() ![]() 以驾部员外郞郑望之充军前计议使,亲卫大夫⾼世则副之。望之奉命即行,少顷,金亦遣吴孝民来,举鞭与望之遥相揖,约孝民至城西相见。是夜,望之等缒城下,⼊何灌帐中。孝民亦至,言 ![]() 甲戌,望之⼊奏使事,退,引见金使孝民,言愿遣亲王、宰相到军前议和,帝顾宰执,未有对者。李纲请行,帝不许,命李棁奉使,望之、世则副之。宰执退,纲独留,问所以不遣之旨。帝曰:“卿 ![]() 纲既退,棁与望之再对,帝许增岁币三五百万两,免割地。次论及犒军,许银三五百万两。又命棁押金一万两及酒果赐宗望。 使人至,宗望南向坐见之,遣燕人王汭等传道语言,谓:“都城破在顷刻,所以敛兵不攻者,为赵氏宗社也。议和所须犒师金银绢采各以千万计,马驼驴骡之属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凡燕、云之人在汉者悉归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质。”棁等不敢有言,第曰:“有皇帝赐到金万两及酒果。”宗望令吴孝民受之。夜,宿孳生监,金人遣萧三宝努等来言:“南朝多失信,须一亲王为质;割地必以河为界。”望之但许增岁币三百万,三宝努不悦而退。 是⽇,金人移壁开远门。 以吏部尚书唐恪同知枢密院事。 乙亥,李纲方⼊对,外报敌攻通天、景 ![]() ![]() ![]() ![]() ![]() ![]() 金游骑四出,抄掠畿县,唯东明、太康、壅丘、扶沟、鄢陵仅存。金人聇小邑不破,再益骑三千,急攻东明,京东将董有邻率众拒之,斩首十馀级。 郑望之等在金营,宗望约见之,引李鄴、沈琯于其坐后,需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地,并宰相、亲王为质。出⽟带、⽟篦刀、名马各一,遣萧三宝努、耶律忠、王汭来献,夜,到驿。棁、望之⼊对福宁殿,具奏所言,帝令与大臣言之。 是⽇,燕山都监武汉英、知信德府杨信功及李鄴、沈琯等并归自敌营。 丙子,避正殿,减常膳。 诏括借私家金银,有敢隐庇转蔵者,并行军法;倡优则籍其财。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而民间已空。 中书省言:“中山、太原、河间府并属县及以北州军,已于誓书议定 ![]() 时肃王枢及康王构居京师,帝退朝,康王⼊,毅然请行,曰:“敌必 ![]() ![]() 丁丑,宰执进呈金人所须之目,李纲力争,谓:“犒师金币,其数太多,虽竭天下之财且不⾜,况都城乎?太原、河间、中山,国家屏蔽,号为三镇,其实十馀郡地塘泺险阻皆在焉,割之何以立国!又保塞,翼祖、顺祖、僖祖陵寝所在,子孙奈何与人!至于遣使,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今⽇之计,莫若择使姑与之议所以可不可者,金币之数,令有司会计。少迟数⽇,大兵四集,彼以孤军深⼊重地,势不能久留,必求速归,然后与之盟,则不敢轻国中,而和可久也。”宰执议不合,纲因求去,帝慰谕曰:“卿第出治兵,益固城守,此事当徐议之。”纲复曰:“金人所须,宰执 ![]() ![]() 庚辰,张邦昌从康王诣金营,自午至夜分始达。 时勤王之师踵至,⽇或数万人,四壁各置统制官纠集,给刍粮,授器甲,立营寨,团队伍,皆行营司主之。 辛巳,道君幸镇江。 以兵部尚书路允迪佥书枢密院事。 金人破 ![]() 壬午,大风走石,竟⽇乃止。 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至,遇金人于顺天门外,乘势击之,杀获甚众。范琼将万骑自京东来,营于马监之侧,王师稍振。 初,勤王兵未集,金人气骄甚,横行诸邑,旁若无人。至是始惧,游骑不敢旁出。自京城以南,民稍奠居矣。 甲申,省廉访使者官,罢钞旁定贴钱及诸州免行钱,以诸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常平司。 丁亥,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以泾原、秦凤兵至。 初,师道被诏勤王,闻命即行,过姚平仲,有步骑七千与之俱。比至洛 ![]() ![]() 时师道年⾼,天下称为老种。帝闻其至,喜甚,开安上门,命李纲 ![]() 李纲言于帝曰:“勤王之师渐集,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愿敕师道、平仲两将听臣节制。”帝不听,曰:“师道老而知兵,且职位已⾼,与卿同官,替曹矇可也。”于是别置宣抚使,令师道为之,以平仲为都统制。应四方勤王兵,并隶宣抚司,又拨前后军之在城者属之,而行营司所统者,独左、右、中军而已。帝屡申饬两司不得侵紊,而节制既分,不相统壹,宣抚司所 ![]() 辛卯,开封府言:“故太傅王黼,行至雍丘县南二十里辅固村,为盗所杀,百姓遂谓之负国村。”诏籍其赀。小人乘隙争⼊黼第,掠取绢七千馀匹,钱三十馀万缗,四壁 ![]() 先是吴敏、李纲请诛黼,事下开封府聂山,山方挟宿怨,遣武士戕之民家。帝以初即位,难于诛大臣,托言盗杀之。议者以不正天讨为失刑云。 癸亥,大雾四塞。 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对于福宁殿,议所以用兵者。纲奏曰:“金人张大其势,然兵实不过六万,又大半皆奚、契丹、渤海部落。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馀万,固已数倍之矣。彼以孤军⼊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可与角一旦之力。为今之策,莫若扼关津,绝粮道,噤抄掠,分兵以复畿北郡邑,俟彼游骑出则击之。以重兵临敌营,坚壁勿战,如周亚夫所以困七国者,待其粮尽力疲,然后以将帅檄取誓书,复三镇,纵其北归,中渡而后击之,此必胜之计也。”帝然之。 甲午,太学生陈东言:“昨闻道路之言曰:⾼杰近收其兄俅、伸等书,报上皇初至南京,不 ![]() ![]() ![]() ![]() ![]() ![]() 乙未,诏暴师成朋附王黼之罪,责授彰化军节度副使,遣使臣押赴贬所;行至八角镇,赐死。 初,王黼尝为郓王楷 ![]() 帝以金人索金银数至多, ![]() 二月,丁酉朔,李棁、郑望之至金营,金人先遣棁归。是夜,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步骑万人劫金营,以败还。 初,种师道以“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固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甚,然后使人往谕金人,以三镇系国家边要,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增作岁币,庶得和好久远。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远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其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会李纲主平仲之谋,师道言卒不用。平仲,古之养子也。帝以其骁勇,屡召对內殿,赐予甚厚,许以成功当受节钺。平仲议 ![]() 李纲会行营左右军将士,质明,出景 ![]() ![]() 师道复言:“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犹不胜,然后每夕以数千人扰之,不十⽇,敌人遁矣。”李邦彦等畏懦不能用。 帝満意平仲必成功,既而失利,宰执台谏 ![]() ![]() 己亥,李纲诣崇政殿求对,既至殿门,闻罢命,乃退处浴堂待罪。蔡懋会问,行营司兵所失才百馀人,而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馀并如故。是夕,帝降亲笔劳纲,赐⽩金五百两,钱五十万,且令吴敏谕复用之意,纲感泣以谢。 宗望遣王汭来问举兵之故。辛丑,遣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閤门事王俅使金军。 时虚中闻京师急,驰归,收拾散卒,得东南军兵二万人,以便宜起李邈领之,令驻汴河。会姚平仲失利,援兵西来者皆溃,虚中缒而⼊城。帝 ![]() ![]() ![]() 是⽇,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伏宣德门下,上书曰:“李纲奋勇不顾,以⾝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也。李邦彦、⽩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为执政,中外相庆;而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缘沮败,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且邦彦等必 ![]() ![]() ![]() ![]() ![]() ![]() 书奏,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会邦彦退朝,众数其罪,嫚骂,且 ![]() ![]() ![]() 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张商英太保。除元祐学术 ![]() 废苑囿宮观可以与民者。 诏诛士民杀內侍为首者,噤伏阙上书。王时雍 ![]() 癸卯,以著作佐郞沈晦从皇弟肃王枢使金军。 以徐处仁为中书侍郞,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蔡懋罢。 乙巳,康王及宇文虚中、张邦昌还自金营。 宗望 ![]() 种师道请乘金人半济击之,帝不许。师道曰:“异⽇必为国中患。”御史中丞吕好问言于帝曰:“金人得志,益轻国中,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不听。 丙午,以康王构为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 省明堂班朔布政官。 丁未,⽇有两珥。 戊申,赦天下。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遣王俅使金军 ![]() 己本,罢宰执兼神霄、⽟清、万寿宮使。 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佥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以金人讲和,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各还其乡国。” 李纲言:“澶渊之役,虽与辽人盟约,及其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忌惮,肆行掳掠故也。金人之去三⽇矣,初谓其以船筏渡河,今系桥济师,一⽇而毕。盍遣大兵用澶渊故事护送之!”帝可其请。于是分遣将士,以卒万馀数道并进,且戒诸将度便利,可击即击之。将士受命,踊跃以行。而宰相咎纲尽遣城下兵追敌,恐仓卒无措,急征诸将。已追及金人于邢、赵间,遽得还师之命,无不扼腕。比纲力争复追,而将士解体矣。 庚戌,李邦彦罢。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郞,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郞,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 辛亥,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 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 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宮使。 中丞许翰言师道名将,沈毅有谋,不可使解兵柄。帝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以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师道智力未衰,虽老,可用也。”帝不纳。翰又言:“金人此去,存亡所系,当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患。宜遣师道邀击之。”帝亦不听。 始,帝使翰见师道,师道不语,翰曰:“国家有急诏,许来访所疑,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言。”师道乃曰:“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翰深服之。 癸丑,泽州言金宗翰兵次⾼平。 初,宗翰闻宗望议和,亦遣人来索赂,宰相以勤王兵大至,拘其使而不与。宗翰怒,乃分兵破忻、代,折可求以麟府兵,刘光世以鄜延兵援河东,皆为所败,遂围太原,月馀不能下。适平 ![]() ![]() ![]() 金人次⾼平,举朝震惧。命统制官郝怀将兵一万屯河 ![]() 赠右正言陈瓘为右谏议大夫。 甲寅,侍御史孙觌言:“蔡京四任宰相,前后二十年,挟继志述事之名,建蠹国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废移几尽。托丰亨豫大之说,倡穷奢极侈之风,而公私蓄积,扫 ![]() ![]() ![]() ![]() ![]() ![]() ![]() ![]() 丙辰,有二流星,一出张宿⼊浊没,一出北河⼊轸。 辛酉,梁方平坐弃河津伏诛。 门下侍郞王孝迪罢。 命给事中王云等使金。 乙丑,御殿,复膳。 丙寅,下哀痛之诏于陕西、河东。 章贯等从道君南幸,闻都城受围,乃止东南邮传及勤王之师。道路籍籍,言贯等为变,朝廷议遣聂昌为发运使,往图之。李纲曰:“使昌所图果成,震惊太上,此忧在陛下。万一不果,是数人者,挟太上于东南,求剑南一道,陛下将何以处之?莫若罢昌之行,请于太上,去此数人,自可不劳而定。”帝从之。 是月,海滨王家奴诬其主 ![]() 三月,丁卯朔,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宮。 诏侍从言事。 诏:“非三省、枢密使所奉旨,诸司不许奉行。” 罢川路岁所遣使。 戊辰,李棁罢为鸿庆宮使。 己巳,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宮使。 以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郞,唐恪为中书侍郞,翰林学士何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 帝尝问处仁割三镇是否,处仁言不当弃,与吴敏议合。敏荐处仁可相,遂拜太宰。 时进见者多论宣和间事,恪言于帝曰:“⾰弊当以渐,宜择今⽇之所急者先之。而言者不顾大体,至⽑举前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之心哉!京、攸、贯、黼之徒,既从窜斥,姑可已矣。它⽇边事既定,然后⽩太上,请下一诏,与天下共弃之,谁曰不可!”帝曰:“卿论甚善,为朕作诏书,以此意布告在位。” 庚午,佥书枢密院事宇文虚中罢,知青州,以言者劾其议和之罪也。 癸酉,命赵野为道君皇帝行宮奉 ![]() 丙子,改撷景园为宁德宮。 录司马光后。 壬午,诏曰:“朕承道君皇帝付托之重,十有四⽇,金人之师已及都城。大臣建言捐金帛,割土地,可以纾祸。赖宗社之灵,守备弗缺,久乃退师。而金人要盟,终弗可保。今肃王渡河北去未还,宗翰深⼊南破隆德,未至三镇,先败元约,及所过残破州县,杀掠士女。朕夙夜追咎,何痛如之!已诏元主和议李邦彦,奉使许地李棁、李鄴、郑望之,悉行罢黜,又诏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朕唯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且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不忍陷三镇二十州之民,以偷顷刻之安。与民同心,永保疆土,播告中外,使知朕意,仍札与三镇帅臣。” 种师中以兵渡河,上言:“宗翰在泽州,臣 ![]() ![]() 宗望攻中山、河间,两镇皆固守不下。师中因进兵以 ![]() 癸未,遣李纲 ![]() 时用事者言道君将复辟于镇江,人情危骇。既而太上皇后先还,或谓后将由端门⼊直噤中,內侍辈颇劝帝严备,帝不从。既而道君还至南京,以书问改⾰政事之故,且召吴敏、李纲。或虑道君意不可测,纲曰:“此无它,不过⾕知朝廷事耳。”纲诣行宮,具道:“皇帝圣孝思慕,请陛下早还京师。”道君询近⽇都城攻围守御次序,具以实对。道君曰:“敌退,师方在河,何不邀击?”纲曰:“以肃邸在敌营故。”道君曰:“为宗社计,岂复论此!”因及行宮止递角等事,纲曰:“当时恐金人知行宮所在,非有它也。”因言:“皇帝每得诘问之诏,辄忧惧不食。臣窃譬之,家长出而強寇至,子弟之任家事者,不得不从宜措置。长者但当以其能保田园大计而慰劳之,苟诛及细故,则为子弟者何所逃其责琊!皇帝传位之初,适当強敌来侵,不得不小有变更。陛下回銮,臣谓宜有以大慰皇帝之心,勿问细故可也。”道君感悟,出⽟带、金鱼、象简赐纲,且曰:“卿捍守宗社有大功,若能调和⽗子间,使无疑阻,当遂垂名青史。”纲还,具言道君意,帝始释然。 金使尼楚赫围太原,宗翰还西京。宗望罢常胜军,给还燕人田业,命将士分屯安肃、雄、霸、广信之境。 乙酉, ![]() 丙戌,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知泽州⾼世由直龙图阁,赏城守之劳也。 丁亥,朝于宁德宮。诏:“扈从行宮官吏,候还京⽇,优加赏典;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馀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 庚寅,姚古复隆德府;辛卯,复威胜军。 壬辰,有流星出紫微垣。 甲午,以户部侍郞钱盖为陕西制置使。 监察御史胡舜陟言:“陛下践阼之初,放硃勔于田里,天下称颂。然典刑未正,士论籍籍。”诏:“勔安置广南,籍没其财产。” 命陈东初品官,赐同进士出⾝。东辞不拜而归。 乙未,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 左司谏陈公辅奏乞窜逐蔡京以慰天下公议。制:“京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子攸前去省侍。” 夏,四月,戊戌,夏人破镇威城,摄知城事硃昭阖门死之。昭,府⾕人也。 初,金宗翰遣使夏国,许割天德、云內、金肃、河清四军及武州等八馆之地,约攻麟州,以牵河东之势。夏人遂渡河,取四军八馆之地,因攻镇威城。昭力战而败,乃尽杀其 ![]() ![]() ![]() 己亥,道君皇帝至自南京,帝 ![]() 道君将至,宰执进 ![]() ![]() 壬寅,朝于龙德宮。 癸卯,立长子谌为皇太子。 以耿南仲为门下侍郞。 乙巳,置《舂秋》博士。 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度。 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 庚戌,门下侍郞赵野罢。 壬子,知应天府杜充改知隆德府。 金宗望遣贾霆、冉企弓与王俅俱来。时俅至中山望都县,追及肃王。宗望以三镇未下,复令王回,故遣霆等来议。 癸丑,诏开经筵。 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 御史中丞陈过庭言:“蔡京、王黼、童贯,造为 ![]() 臣僚又言:“硃勔⽗子,皆衡州一处安置,典刑未正。”诏:“勔移韶州羁管,子汝贤、侄汝楫等并各州居住。” 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硃勔之应奉,童贯西北之师,孟昌龄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陕、河东之改币,及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之流,所得爵赏悉夺之。 甲寅,种师道加太慰、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 乙卯,诏:“自今假⽇特坐,百司毋得休务。” 丙辰,诏:“有告奷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赏之。” 己未,复以诗赋取士,噤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 户部尚书梅执礼、礼部侍郞邵溥、中丞吕好问、中书舍人胡安国合奏:“享言动可以师法,器识可以任大,乞擢用之。”不报。 壬戌,诏:“亲擢台谏官,宰执勿得荐举,著为令。” 追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 癸亥,诏:“蔡京、童贯、硃勔、蔡攸等,久稽典宪,众议不容。京可移韶州,贯移英州,勔移循州,攸责授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勔子孙分送湖南。” 甲子,令在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及路分钤辖已上,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战者,人二员。 东兵正将古沆与金人战于 ![]() 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 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宮,令提举官⽇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 丁卯,诏天下:“有能以财⾕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 戊辰,国子祭酒杨时上言:“蔡京用事二十年,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庙庭。今⽇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安石挟管、商之术,饰六艺以文奷言,变 ![]() ![]() 时诸生习用王氏之学以取科第,忽闻时言,目为琊说,群论籍籍。于是中丞陈过庭、谏议大夫冯澥上疏诋时,乃罢时祭酒,诏改给事中。时力辞,遂以徽猷阁待制致仕。时居九十⽇,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排和议,论三镇不可弃云。 辛未,监察御史余应求,坐言事 ![]() 甲戌,曲赦河北路。 丁丑,制置副使种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县,死之。 时太原围不解,诏师中由井陉与姚古掎角。师中进次平定军,乘胜复寿 ![]() ![]() ![]() ![]() 己卯,开府仪同三司⾼俅卒,诏追削其官。 辛巳,损太官⽇进膳。 甲申,罢详议司。 壬辰,诏天下举习武艺兵书者。 乙未,诏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 ⾼丽国王王楷称籓于金。 诏谏官极论得失。右正言崔匽上疏曰:“诏书令谏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臣以为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京出,要使一门生死则一门生用,一故吏逐则一故吏来,更持政柄,无一人立异,无一人害己者,此京之本谋也,安得实是之言闻于陛下哉!而谏议大夫冯澥近上章曰:“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澥尚敢为此奷言乎!王安石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 ![]() ![]() 戊戌,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 以知枢密院事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援太原。 京师自金兵退,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纲独以为忧,上备边御敌八策,不见听用,每有议,复为耿南仲等所沮。及姚古、种师中败溃,种师道以病丐归,南仲等请弃三镇,纲言不可。乃以纲为宣抚使,刘韐副之,以代师道;又以解潜为制置副使,以代姚古。纲言:“臣书生,实不知兵,在围城中,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今使为大帅,恐误国事。”因拜辞,不许。退而移疾,坚乞致仕,章十馀上,亦不允。台谏言纲不可去朝廷,帝以其为大臣游说,斥之。或谓纲曰:“公知所以遣行之意乎?此非为边事, ![]() ![]() 太⽩犯岁星。 壬寅,诏:“今⽇政令,唯尊奉上皇诏书,修复祖宗故事。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王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 癸卯,以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度使,录坚守太原之功也。 甲辰,佥书枢密院事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 乙巳,左司谏陈公辅,责监合州酒务。 公辅居职敢言,耿南仲指为李纲之 ![]() 庚戌,金宗望献所获三象。 壬子,天狗坠地,有声如雷。 丙辰,太⽩、荧惑、岁、镇四星聚于张。 庚申,金以宗望为右副元帅,将士迁赏有差。 辛酉,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坐不法,李纲斩之。 壬戌,姚古坐拥兵逗留,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 是夕,彗出紫徽垣,长数丈,北拂帝座,扫文昌。大臣有谓此乃金人将衰,非国中之忧者;提举醴泉观谭世勣,面奏垂象可畏,当修德以应天,不宜惑其谀说。 诏除民间疾苦十七事。 金遣知制诰韩昉使⾼丽,责誓表,⾼丽人对曰:“小国事辽、宋二百年,无誓表,未尝失籓臣礼。今事大国,当与事辽、宋同礼,而屡盟长 ![]() ![]()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木屋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毕沅的小说续资治通鉴全文以及续资治通鉴无删减阅读,续资治通鉴未删减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续资治通鉴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木屋小说网 |